姑侄遺產繼承起糾紛 法官幾經耐心調解
近日,凱里市法院成功調解了一起繼承糾紛案件,化解了因爭奪遺產而反目的姑媽和侄子之間的矛盾。
原告楊勇系被告楊通珍的侄子。雖說是姑侄關系,可是十多年來,原告和其母親與被告家族關系較為冷淡,基本互無往來。原因是1985年原告之父楊通華及母親范茂仙就因感情不合而離婚,楊勇判歸由其父撫養。由于當時年紀小,母親便悄悄帶著原告回到老家習水生活直至2005年才在凱里姨父的幫助下掛靠其戶籍下。2010年6月14日,楊勇父親去世。在外打工的楊勇得知此事后遂回到凱里。隨后,楊勇向其父單位申請領取父親的喪葬費、撫恤金等遺產被告知其姑媽不準許其領取,并且楊通珍還要求楊勇做親子鑒定后才能分割其父的遺產。為此姑侄兩人遂發生爭執。后經楊氏家族多次協調,均未達成一致協議。楊勇無奈,只得將姑媽告上法庭,要求獲得其應得的遺產。
辦案法官深知如果對該案經行做出判決,更會加深雙方的積怨,在認真剖析了楊通珍是因為當年楊勇母親將楊勇帶走才導致其弟得病(即原告楊勇之父),多年來楊勇及其母親不聞不問,其弟身邊更是無人照料,再加之原告與其父和楊氏家族之間互不往來,使得其弟幾十年來缺少家庭的溫暖,悲涼感不免油然而生,才會要求楊勇做親子鑒定并確定為是其弟的親生兒子后才能分割遺產。切中這一案件的“癥結”后,法官對癥下藥,對原被告分頭進行了細致的思想疏導,替雙方分析案情,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動之以情、言之以理、明之以法的耐心調解。最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法官堅持不懈地努力下,終于促成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楊勇答應將尚存放于殯儀館的其父骨灰下葬,楊通珍答應楊勇其父生前住房、工資冊、喪葬費、撫恤金、公積金等財產交還給楊勇,并協助楊勇辦理其父生前房屋的水電過戶手續,姑侄之間互通感情,讓久違的親情得以延續,實現了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和諧統一,保障了社會的穩定。
(楊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