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村公路垮塌 “國際旅游村寨”行路難(圖)
凱里季刀苗寨因民族文化古樸濃郁,吸引了大量外賓而被譽為了“國際旅游村寨”。然而,現今駕車進入村寨,則無法進入,因為通往該村寨的公路已垮塌。
5月4日,記者接到當地村民報料后趕赴季刀苗寨進行采訪。垮塌的是鄉村公路,距離凱里至雷山的旅游公路約100米。記者在垮塌現場看到,路面大部份已塌陷,塌陷面有10多米長,其外側還立著兩道石墻。此外,塌陷路段內側有一條小路可以通行,在場的當地村民說,這小路是村民們為方便自己而緊急搶修出來的。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碰巧遇到了一位比利時游客和翻譯人員。看著路面,這位游客只搖頭。隨后,她嘗試著朝垮塌段上的小路走過去,可是身體無法平衡,嚇得她趕緊返回。后來,在翻譯人員的攙扶下,這位游客才順利走過。
當地村民潘盛興說,垮塌路段經歷過兩次垮塌,第一次是在2009年7月的一天上午,當時天降暴雨,道路整體性坍塌,4.5米寬的路面就只剩下了1米。天氣轉晴之后,村民為了出行方便,便開挖公路內側,拓寬了路面,足以通行摩托車,小型車輛也勉強能出入,緩解了游客和當地村民的行路難題。
今年5月1日夜間,公路再次出現坍塌,轉眼間平坦的路面完全變成了斜坡。因進入了旅游旺季,村民們擔心游客無路可走,立即在垮塌的斜面上開辟了一條“毛毛路”。
村民潘年武告訴記者,就在公路垮塌的第二天(5月2日),有不少的游客要進入季刀苗寨旅游,但是看到公路已垮塌,扭頭就走。“在那一天,我們季刀上寨僅僅接待了2名日本游客。”潘年武說,當時,兩位游客到凱雷公路季刀觀景臺后,說要進入村寨,潘年武聽說后,派出一位村民去帶路,最后繞道走小路,才把兩游客帶進了村。
“我們季刀是黔東南有名的‘國際旅游村寨’,90%以上的游客來自國外,眼下進入了旅游旺季,如果不及時把公路修好,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還會影響到旅游形象。”村民黃正龍等人說。
公路垮塌,受到影響的,除了游客,還有當地群眾。村民潘盛興說,他是村里的養豬專業戶,養了30多頭豬,每天都要到凱里運飼料,但公路垮塌后,車輛無路可走,只得停放在家門口。“現在,我飼養的豬已斷糧,沒有辦法,只有全家動員,上山挖野菜當豬食。”潘盛興說。
“我們村有300多戶人家上千村民,現在公路垮塌,全體村民出行難。”當地村民潘萬奎說。
就季刀苗寨進村公路垮塌的情況,記者5月4日下午分別致電到凱里市三棵樹鎮以及該市旅游局進行了采訪。三棵樹鎮有關負責人說,凱里市委、市政府對季刀出現的情況很重視,在凱雷公路修通之后,計劃也為季刀修一條公路,但是由于當地村民意見不統一,所以道路遲遲未修出來。“目前,市里面的領導正在協調處理此事,眼下出現的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該負責人說。凱里市旅游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局目前正在努力爭取世界銀行的貸款項目,這些項目一旦敲定后,游客和季刀群眾面臨的難得就會迎刃而解。(羅茜)
相關鏈接:
季刀距市中心20公里,位于凱里東南部。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樹參天,風景美麗,民族風情純樸、動人、濃郁。主要景點有百年糧倉、神仙洞、埋壇山、牛馬腳印、鼓藏場、風水樹等。主要節日有農歷三月爬坡節、七月吃新節、十月苗年節等。2004年,季刀村被貴州省列為巴拉河鄉村旅游區的村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