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農民吳世先喜獲第四屆SEE·TNC生態獎提名
近日,土生土長的黎平縣茅貢鄉流芳村民吳世先獲得了第四屆SEE·TNC生態獎綠色推動者提名,這是貴州省唯一一個在本屆SEE·TNC生態獎中獲此殊榮的人。雖然在6月5日的頒獎典禮上與最終獲獎擦肩而過,但作為有機農業實踐重要的推動者,這位來自西部貴州的侗族漢子熱心環保事業的事跡還是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前,流芳村和全國大多數農村一樣,農業上大量種植雜交品種,使用化肥與農藥,這樣的生產方式不僅使土壤肥力下降,社區居民和外部消費者食品安全的問題也受影響,也影響了侗族傳統的稻、鴨、魚生態系統的維系。
同年,在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一個生態農業項目的推動下,吳世先與其他31戶村民率先在40畝農田進行有機種植試驗。為了打消村民不用農藥就減產的顧慮,吳世先和其他幾個成員調動村民恢復侗族傳統稻-魚-鴨耕作辦法,在田里放養適當的魚和鴨除草吃蟲,還向專家請教在田中安放黃板、殺蟲燈等,并向當地民間挖掘傳統生物農藥配制的一些秘方。在他的帶領下,流芳村民用本地的自然資源,如魚藤草、香樟樹葉、煙葉、楓葉等配制出幾種效果不錯的生物農藥來,當年試驗的成功,加上吳世先等人在村里挨家挨戶的動員,2006年流芳村164戶村民700畝稻田奇跡般的全部采用有機耕種的方式種植水稻,吳世先也當選了流芳村有機農業協會第一屆會長。吳世先率先參與有機種植試驗,影響全村近700畝農田種植有機水稻。不僅讓村民們清楚搞“有機農業”能吃到安全的食品,對自己和消費者身體都有好處,同時當地生態環境明顯得到好轉,如今他們的田里泥土變疏松了,魚蝦又多了起來,蚯蚓和青蛙重新恢復;在這個過程中社區也恢復了侗族傳統的“稻-魚—鴨”生態農耕文化。
此外,吳世先無論走到哪里,都把他家鄉從事有機農業的這種變化說給身邊的朋友聽。在他的影響下,2006年臨近的高近村有6戶人家加入到有機農業生產實踐中來;2011年,一山之隔的幾炭村又到流芳來取經,計劃用100畝來搞試驗。在流芳村有機農業成功之后,茅貢鄉政府也開始重視有機農業在全鄉的發展,2009年開始,全鄉已將有機農業作為全鄉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進行推廣。如今,吳世先非常注重在銷售過程中讓消費者了解有機農產品,他先后與貴陽、廣州、成都等地的消費者組織建立聯系,將健康且價格適中的稻米銷售給這些消費者,還將黎平流芳村的侗族文化介紹給他們,這種良性的城鄉互動,對重新建立信任和健康的農業生產體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悉,“SEE·TNC”生態獎始于2005年的“SEE”生態獎,是中國內地首個由本土民間環保團體設立的生態環保公益獎項,旨在推動中國民間力量參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作,改善生態環境。本屆生態獎以“全民給綠2011”為主題,自3月1日啟動征集,共收到201份有效申請和推薦,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捐贈人評審等流程,最終產生了16名獲獎人,包括“綠色推動者”、“綠色知行者”和“綠色生活者”三大類別,以及一名以網民轉發和評論統計頒出的“WEIBO給綠獎”。(劉輝 吳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