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玩都要痛快——記黃平縣民族高中潘忠勤同學
近期,高考分數公布,黃平縣民族中學潘忠勤同學的考分是492分(理工),他報考的學校是貴州大學,綜合各種情況分析,考上這所省內最好的高等學府,已經沒有“懸念”。
考試時就已知高考成績
潘忠勤家住在黃平縣新州鎮十里橋村十三組,幾年前,他和弟弟漸漸長大,需要的教育經費也越來越多,所以,父母感覺到在家干農活無法培養他們上學,便到黃平縣城打工,并租住在黃平黨校背后的一民宅內,父母把潘忠勤和弟弟也帶在身邊,一家四口擠在兩間出租屋內。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潘忠勤就是這樣的典型。他很早就知道了只有讀書,才是“農家娃”的出路的道理,所以,從小就努力學習,扎下了扎實的學習基礎。
升入初中乃至高中之后,潘忠勤繼續保持勤學好問的學風,同時特別講究學習方法,因為把握適當,他不用長時間挑燈夜戰,加班加點,也能考出優異的成績。
曾經有同學問他訣竅是什么,他的說法很簡單,扎實的基礎+巧妙的學習方法.。
學習之余,潘忠勤還經常去打籃球,“玩是學的重要補充,要玩也要玩得痛快。”這是潘忠勤的信條。
今年高考分數公布后,不少同學懷著忐忐不安的心情去查分數,潘忠勤則很坦然自在。“其實,考試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自己的成績了。”潘忠勤說。
結果,查分獲知的成績與他估算的成績相差竟然不是很大。
母親每天教育我不要上網
去年11月份,潘忠勤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他的母親楊通英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發生意外死去。
一直以來,父母為培養他和弟弟上學,四處打零工掙錢,運氣好的時候,每天20多元,不好時,也就是十幾元錢。這些錢,父母都舍不得用,存放起來供他和弟弟讀書。
潘忠勤知道,母親這是為了掙錢給他和弟弟,才發生意外的,他在課堂上聽到母親去世的噩耗,雙眼一黑,差點就昏倒。辦好母親的后事之后,他連放棄學習的想法都有了,但是親友們反復勸解,他這才又回到了校園。
“我的母親對我影響非常大。”潘忠勤說。
小時候,盡管家里窮困,父母整日操勞,累得直不起腰桿,但是,她總是笑著面對孩子,教育他們好好學習,找到了一條好的路子,以后就不用像父母這樣辛苦。
全家搬遷到黃平租住之后,楊通英每天也要早起去干活,但無論有多忙,中午時間她都要到家里來做飯,然后又去工地。潘忠勤和弟弟中午放學,立馬就能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
潘忠勤和弟弟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明白了很多事理,楊通英對孩子進行的“說教式”的教育減少了,唯獨有“不要去上網”的規勸幾乎每天都會在潘忠勤耳邊響起。
“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去過網吧,以前有心癢癢的時候,不敢去,后來,看到一些同學沉溺網吧,影響了學業不說,人也變得有些不可思議了,從這方面講,我真要好好感謝我的母親。”潘忠勤說。(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