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國家皮劃艇訓練基地夜景燈遭人為損壞
日前,有外地游客向記者反映,下司古鎮國家皮劃艇訓練基地旁的多數地面夜景燈遭人損壞,嚴重影響了下司古鎮的游客旅游的環境觀光,場景讓游客膽怯。
聞訊后,記者趕到下司古鎮進行實地采訪。走近國家皮劃艇訓練基地旁,記者看到,在幽靜的小道旁,楊柳依依、小草茂盛,但仔細一看,許多地面夜景燈被“連根拔起”,場景慘不忍睹。不僅如此,地面夜景燈的電源線還裸露在外,如果該裸露電源線是通電的,一旦下雨,有人經過該路段,發生安全事故則場景難以想象。
隨后記者在國家皮劃艇訓練基地旁見到在此垂釣的文大爺,并就地面夜景燈被“連根拔起”、 地面夜景燈的電源線裸露等現象與文大爺進行了交流。文大爺告訴記者,每天都有數百人到這里旅游觀光,加上下司古鎮本地人放牛,年輕人夜間在此游玩等,白天經常看到有一些不自覺的游客和本地年輕人腳踏在地面夜景燈上照相,甚至有些放牛的本地人牽著牛,牛在行走時直接把地面夜景燈“踢飛”。嚴重影響了下司古鎮的旅游環境。“下司古鎮是休閑養身的好地方,看到那些不雅行為在這里出現,我們很痛心哪。”文大爺說,“一些游客還蹲在地面夜景燈裸露的電源線上照相,這要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我們這個下司古鎮那還有人來著旅游嗎?希望有關部門來管管,照此下去要不得。”
據史料介紹,明清兩代屬平定長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處平定下游,得名下司。下司為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鎮。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貴總督鄂爾泰和貴州巡撫張廣泗令民工疏浚河道,后又經乾隆二年(1737年)、二十六年(1761年)和光緒八年(1882年)多次整治,航道暢通,下司逐漸發展成為水碼頭和物資集散地。清末至民國初年,這里的商業特別興盛。民國七年(1918年)統計,下司有商戶197戶,從業人員583人,資金21.75萬銀元。那時,貨物運輸主要靠船載馬馱。每逢場期前一天,省內外船只車馬紛至沓來。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燈火通宵達旦,倒映江里,燦若繁星。馬店門庭若市,客棧商賈云集,餐館徹夜營業。時人以“小上海”喻之。
如今下司國家皮劃艇訓練基地旁多數地面夜景燈遭“連根拔起”, 這不僅給下司古鎮的旅游經濟造成嚴重影響,而且也嚴重影響了下司古鎮的旅游形象。(文筱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