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容少女 踏上“化蝶”路
貴陽晚報消息 從3歲時被燒傷,丹寨少女張巖珍已整整15年徘徊在陽光與陰郁的邊緣——盡管內心十分強大,但來自世俗的眼光,讓堅強的她有時候也不得不埋下那張已毀容的臉。
從來沒有想到這樣的容顏還能有什么改變。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巖珍面對磨難淡定的神情,打動了一名來自深圳的志愿者。
自此,上天似乎幫她打開了一扇希望的大門——經過那名叫做巴山的志愿者的不懈努力,10月9日,一家成都的專業整容機構終于決定為她做整容手術。
昨日,在幾名志愿者的陪同下,張巖珍踏上了她的“化蝶”之路……
第一次看到 山外的世界
“去成都了要聽人家的安排,人家對我們有恩,我們要記住每一個幫助我們的人。帶好必須的東西,路上要知道照顧自己。”臨行前,張巖珍的父親張照相反復叮囑自己的女兒。
從來不在父親面前掉淚的張巖珍忍不住轉過背去,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看著父親日漸佝僂的腰,懂事的巖珍知道,自從自己毀容后,父親一直埋藏在深深的內疚之中。剛剛40出頭,卻看上去比同齡人顯得格外的蒼老。
“人家喊提前一天到貴陽,但是我們別去早了,早了的話人家還得招呼你吃飯,人家已經花費夠多了,可別再給人家增添額外的負擔了。”老實巴交的張照相,實在不知道該怎么感謝這些城里來的好心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女兒盡量少給人家添麻煩。
10日,一直到晚上6點,讓女兒在家里吃過晚飯,張照相才匆匆把女兒送到村口,搭上了一輛趕去省城辦事的面包車。
山里的夜黑的格外早。坐在車里的張巖珍不住地向車外張望,想把外面的世界看得更清楚點。這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張巖珍記得,被燒傷后,父親最遠就帶她去過臨縣的一位江湖醫生那里做過治療,除此,再也沒有去過更遠的地方。
在路上,她給最要好的朋友發了一條短信:謝謝那些關心我的人,他們把我第一次領出了大山。
“真想摸下飛機的翅膀”
11日早上8點的班機。本來約定6點起床,大伙再一起趕往龍洞堡機場,張巖珍5點就早早的起了床。“睡不著,一晚上都在想飛機的樣子。”張巖珍略帶羞澀地低下了頭。
到龍洞堡機場后,車門打開。坐在最后一排的張巖珍走到車門口,抬頭望了望富麗堂皇的機場大廳,遲遲走不出車門。
早已在車門口陪她一同前來的姑姑不斷催促她,姑姑說,在老家,侄女可不是這個樣子,因為那個環境侄女早已習慣了,從小玩到大的伙伴和同學也早已適應了她的容貌。“一下子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而且是個‘高級’的地方,她可能有點害怕別人的目光。”
走進明亮的機場大廳,候機的乘客突然看到面目“猙獰”的張巖珍,很多人臉上難以掩飾表現出來的吃驚。張巖珍下意識地用手遮了遮眼睛,悄悄告訴跟在她旁邊的記者:“飛機場的燈光太亮了,不知道要比她們教室的燈光亮好多倍,有點刺眼。”
在辦理對照身份證和本人特征前,巴山把記者拉到一邊,擔心地說,安檢對照身份證張巖珍應該不會有問題吧?
他的擔心多余了。安檢人員和平常一樣,把身份證輸入電腦后,只平靜地看了張巖珍一眼,微笑著把證件遞給了她。
登機前,張巖珍在自己的QQ空間里這樣留言:成都,偶來了!
張巖珍問姑姑,不曉得飛機的窗子是否像公交車一樣可以打開,她真想伸手去摸一下飛機的翅膀。
8點整,飛機呼嘯而起,穿過厚厚的云層,窗外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