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人越來越長壽 201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歲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2/2/18 8:52:44 來源: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
五保戶張明賢老人右股骨骨折后在湄潭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得到了很好的醫治
我省首位接受“游離空腸代頸段食管吻合技術”手術的喉癌患者陳圣義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準備出院。
2月10日上午9點半,湄潭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姚招其院長細數從醫30年感受——
現在醫療條件好多了
“醫院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服務也更加規范了!”2月10日早上9點半,湄潭縣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部前來就診和辦理出院手續的人排起了兩排長隊,家住湄潭縣城七星橋正在為孩子辦理出院手續的年輕媽媽劉琴告訴我們,她孩子因患支氣管炎在這里住院治療了一個星期痊愈。她說,這里每間病房都有空調,有些房間還有電視,要是在兩年前,這些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些類似的變化,從醫近30年,工作過3家醫院,現任湄潭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姚招其感受頗深。1987年從貴陽醫學院畢業后他放棄了留校的機會回到家鄉,分配到湄潭縣人民醫院工作。“那時,湄潭縣人民醫院在貴州的縣級醫院條件算好的,但最先進的設備不過是B超機和X光機,且是黑白的,很多時候醫生只有憑臨床經驗給患者診治,相對復雜一點的疑難雜癥都要轉上級醫院治療,像鉤體病、出血熱、乙型腦炎死亡率相當高”。最讓他難以忘懷的是其姐夫就死于鉤體病,姚招其說,才20多歲且身強力壯的壯小伙,說沒就沒了。現在由于預防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加強,這些病基本見不到了,即使發現病例,隨著醫療條件和醫生業務素質的提高,治療也很容易。
在該院骨傷科二病房+5床,我們見到了右股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張明賢老人,老人家今年74歲,屬五保戶,和老伴住在興隆鎮敬老院,1月24日摔傷后立即被送到這里,手術后正在康復之中,目前已經花了3萬多了,全由政府買單。她激動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管了我們吃,還管了我們的病。”管床醫生易兵告訴我們,老人家年齡大,手術風險高,就是在4年前,由于缺乏相關設備和技術力量,醫院也不敢給她做手術。
“現在城鄉群眾都參加了城鎮醫保和新農合,有病盡早醫已成為了大多數患者的選擇。”2007年到該院任院長的姚招其回憶,那時該院每年門診人次只有近3萬人,住院病人3000人左右;到2011年門診人次達到10萬人,住院病人達到10000人左右。近年來國家加大了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該院除了增加了一半的業務病房,還采購了C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子胃鏡等先進設備,同時醫院還采取送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大大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像脊柱、全髖置換、泌尿、子宮全切和一些腫瘤根治等手術以前必須到上級醫院治療的現在都可以在該院治療,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陳美蓮在該院剛剖腹產下一個可愛女兒,一臉幸福的她說,懷孩子的時候去檢查說是胎位不正,可把我嚇壞了,沒想到生產這么順利。1998年到2007年在湄潭婦幼保健院任院長的姚招其說,在他從事預防保健職業時期,由于預防保健人員學歷低,素質欠佳,加上國家投入少,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低,很多預防接種要自己付費,那時的孕產婦、嬰兒死亡率相當高。而現在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在湄潭已達到98%,預防接種基本達到100%,孕產婦、嬰兒死亡率比那時降低了20倍。
姚招其說,作為一家中西醫結合醫院,將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從建專科向創名科轉變,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也是湄潭縣級醫療機構目前的真實狀況。
2月10日上午10點,清鎮市衛城鎮黎明村衛生室,村醫秦軍文進村出診——
服務孕產婦一個不能少
2月10日上午10時許,記者走進清鎮市衛城鎮黎明村衛生室,寬敞明亮的診療房里,著吸痰器、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紫外線燈、氧氣包擺滿得井井有條。
村衛生室醫生秦軍文剛巡視查看完住院病人,和記者才閑聊幾句,秦軍文和保健員周敏又要出發,為村里一名叫何職芬的產婦做產后服務。
11時10分,秦軍文和周敏踏進產婦家門,何職芬家屬迎上門來激動地說:“你們又來啦,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娃娃的臍帶干了沒有,營養跟得上不?”秦軍文詳細詢問起嬰兒的情況。
何職芬對記者說:“現在的政策確實太好了,花點車費就可以生個娃娃。我是剖腹產的,住院花費了150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減免了1200元,國家還補助了我400元。”
周敏接過話題,“村里去年就有26名孕產婦全部都享有這些優惠政策”。
“聽老人家說,以前生娃娃要請接生婆來家里,用剪刀、碎碗片或瓦片割臍帶,這樣感染的機會太大了。”何職芬說:“難怪那時候的娃娃死亡率特別高。”
“現在你在懷孕和生產時,村衛生室為你提供哪些服務呢?”記者問何職芬。
“幫助太多了,簡直記不清。懷孕期半年前叫我們服用葉酸片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懷孕3周起,進行產前檢查,做B超檢查胎位、胎心以及胎兒的發育情況,保健員還教育我們不要接觸貓、狗,怕感染疾病。在醫院里生娃娃有安全感,出院后醫務人員還要打好幾次電話到家里,問娃娃吃得好不好。”
秦軍文說:“我們村只要一有懷孕的孕婦,保健員就會留下她們的電話,隨時聯系。”
12時30分,秦軍文返回衛生室里查看病人。他說,黎明村村衛生室總共要服務672戶2071人,主要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農村多發病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痛風進行理療,一般的感冒、腹瀉、輕微的創傷手術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
清鎮市全市有村衛生室285個,去年全市6343名孕產婦,死亡率為零,產前檢查人數6227人,產前檢查率為98.78%,住院分娩率為98.16%。
2月10日上午11點30分,貴醫附院,喉癌患者陳圣義出院——
回春妙手再造生命希望
2月10日上午8點,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耳鼻喉科病房。
已經住院治療一個多月的喉癌患者陳圣義今天準備出院,陪護的家人正在整理行李,為出院做準備。
盡管還不能說話,但恢復情況良好的陳圣義心情愉快,氣色不錯。
8點半,貴醫附院的醫生護士前來查房,耳鼻咽喉科主任龔正鵬仔細地了解陳圣義的情況,把出院后應該注意的相關事項一件件向病人家屬交待。
去年,陳圣義住進貴醫附院,查出是喉癌放、化療2年后的復發,癌細胞已經侵及頸段、氣管、食管、下咽部、甲狀腺等部位,手術前兩周就開始有進水、進食的困難。
龔正鵬說:“如果繼續進行放、化療,生命也就能夠維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決定采用‘游離空腸代頸段食管吻合技術’對病人進行治療,這種手術能使一半以上的晚期癌癥病人有治愈的機會。”
1月7日手術之后,經過恢復,陳圣義已經可以吃蛋類和半流質食物(面條、稀飯等)。出院回家修養一段時間之后,陳圣義將再來醫院進行下一階段的放、化療。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還將進行發音管的手術,恢復說話功能。
陳圣義家住大方縣竹園鄉羊場村,家中既有年邁的父母,還有正在讀書的娃娃。作為家中頂梁柱的他在兩年前突然查出患有喉癌,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難。
“這次成功的手術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會繼續治療下去。希望社會上愛心人士和相關機構能給與我們幫助能夠繼續完成相關治療,我的聯系方式為15284617297。”患者的妻子郝加芬對記者說。
陳圣義是我省采用“游離空腸代頸段食管吻合技術”成功實施手術的首例患者,標志著我省龍頭醫院在高、精、尖醫療技術應用方面的新突破。
龔正鵬說:“目前手術中的大部分技術我們已經掌握,現在需要攻克的難題是‘血管吻合技術’,我們有信心在今后的實踐當中掌握這種技術,用它為廣大的病患在治療上作出貢獻。”
11:30左右,病患家屬辦理完出院手續。在醫護人員的護送下順利出院。
而在采訪過程中,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卻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口咽后壁囊腫切除的手術”。
相關鏈接:“游離空腸代頸段食管吻合技術”是采用顯微外科小血管吻合術,使用游離空腸或結腸段移植重建喉咽及頸段食管的手術,有利于喉功能及吞咽功能的恢復。
近年來,貴醫附院先后開展國內首創單Roux-en-Y胰管-空腸膽管-空腸吻合術、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原位肝移植術、經自然腔道保膽取石術,顱底顯微外科技術和微創介入手術,基因工程干擾素與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異基因干細胞移植、臍血半相合等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等一系列國內領先、省內首創的新技術、新療法,取得很好臨床效果。
2月10日下午3點10分,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抱著住院8天恢復健康的早產寶寶,來自長順的父親喜笑顏開——
危重新生兒:健康成長從此啟程
2012年2月10日下午2:30,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特需病房,忙碌了一上午的產科主任劉虹正翻閱著病歷,不時與同事探討著病人的治療方案。
今年是龍年,正是生育的高峰期,從大年初一到初八上午,在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就有近400名寶寶出生。
2月10日上午,劉虹已經做了3臺手術,下午3點左右她還有一臺手術,為一名雙胎妊娠的孕婦進行剖宮產,“春節以來,我們產科的醫生護士們幾乎都沒有休息。”劉虹說。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承擔著貴陽市乃至全省危重癥孕產婦的會診、轉診與救治工作,每年收治孕產婦7000多例,其中高危妊娠占66%以上,其醫療技術及服務水平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列。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3點,劉虹匆匆趕往手術室,采訪不得不中斷。
下午3:10,新生兒科病房。新生兒科主任劉玲告訴記者,新生兒科每周一、周五由醫生向家長們交待患兒病情,今天是周五,來詢問病情的家長特別多。
數十臺嬰兒暖箱里躺滿了沉沉入睡的嬰兒們。工作臺上,兩名護士正在為一名即將出院的寶寶整理衣服,這名早產10多天的寶寶因為體重輕、營養不良從長順縣醫院轉診過來,在這里住了8天,經過醫生護士們的精心照料,已經可以出院了。
今天的天氣比較寒冷,細心的護士還特別用襁褓為寶寶疊了一個帽子,“一會出門把帽子拉下來,風就吹不著寶寶了。”
在病房門口,醫護人員將這名嬰兒交給了他的父親,喜笑顏開的父親抱著孩子,嘴里連聲說著:“謝謝!謝謝!”就在這時,另一名從惠水縣轉診來的患兒送到了病房,護士們又忙著為她洗澡、換衣、檢查……
新生兒科是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的重點學科,也是貴陽市新生兒疾病救治中心,僅2011年該科出院患兒4038人次,其中本院出生患兒占29.45%,外院轉診患兒占70.55%。
作為目前我省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搶救設備較為先進齊全的新生兒疾病救治中心,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承擔了全省范圍內新生兒危急重癥和疑難疾病搶救治療的工作,同時負責全省各地州新生兒醫護人員進修培訓的任務,來自松桃自治縣保健院的龍昆、織金縣婦幼保健院的李群,在學成回單位后還分別開展起新生兒專科,使普通的新生兒疾病能夠在當地二級醫院得到救治,從而減低了當地人們的醫療負擔。
根據醫院的定位,新生兒科確立三級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發展的方向,將盡快加速學科人員的培訓和設備的配置,盡可能多地接收危重病兒,降低我省的新生兒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