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6855公斤 回家稱5680公斤 鋼材"瘦身"?
貴州商報訊 “明明親眼看見老板過的磅,可回來一稱,6855公斤鋼材只有5600多公斤!”近日,從江縣西山鎮的4位農民兄弟卻遇到了這樣奇怪的事。經過工商執法人員調查,原來鋼材老板在秤盤底做了手腳。最終消費者獲得陪3萬余元。
模擬交易現場
2月25日,從江縣西山鎮的吳先生與當地3戶農民準備修建房屋,合伙到縣城以27400元的總價購買了6855公斤盤鋼線材。可當他們將鋼材運回家一稱,只有5680公斤,少了的1175公斤,折合人民幣4700元。
隨后,當吳先生等4人找到銷售商理論時,老板卻拒不承認,還振振有詞地說:“當時買的時候你們是親自過目的,我這里從來都不會少稱。”隨即,氣急的4位農民找到從江縣工商局投訴。
銷售商地磅秤底部焊接的鐵鉤,使秤盤,勾住秤架。
接訴后,工商執法人員立即對銷售商門面的鋼材、地磅秤、秤砣等反復進行了檢查和稱重測試,但始終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這時,吳先生回憶說,稱重的時候,他們發現銷售商總是刻意地想把鋼材往秤盤后面堆。
執法人員抓住這一細節,進行了現場模擬,終于在銷售商的地磅下發現了玄機:原來銷售商在秤盤前端底部焊接了一個鐵鉤,稱重時盡量將鋼材堆在秤盤尾部,貨物的重量就會使秤盤前端翹起,這時底部的鐵鉤就勾住了秤架,而將磅秤的重量也“加進”了總重當中,且秤盤尾部承受的重量越大,誤差也就越大。
隨后,經工商執法人員調解,當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經銷商賠償損失346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