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掙學費 一男子誤入歧途卷入團伙盜竊案
貴網訊 現年25歲的王小勇(化名),出生于麻江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為圓哥哥的大學夢,他曾主動輟學在家務農;復學后經過努力考上了貴陽的一所大學,為籌集學費,他在暑假到揚州打工,但不慎卷入一起團伙盜竊案。
他的心酸求學經歷,令當地法院兩名陪審員感動,法官最終免予刑事處罰。不過,小勇的學籍已被所在高校按照相關規定注銷,迷途知返的他還能否重返校園?
打工誤入歧途 學業受到牽連
自從2012年2月25日開學以來,貴州某高校的大二學生王小勇,從老家麻江縣來貴陽已經多次,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他的學籍依然沒有恢復。小勇的學籍之所以被學校注銷,緣于2010年暑假打工期間所犯的一次錯誤。
2010年7月底,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小勇,為籌集上大學的費用,在叔叔的介紹下,來到揚州江都區某電器廠上班。8月5日凌晨,在幾名同鄉的唆使下,小勇負責放風,協同參與盜竊他人小型普通客車一輛。參與這起盜竊案后,小勇就收拾行李回了老家。到家一個星期后,小勇接到了貴州某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隨后來到貴陽讀書。
沒過多久,在揚州的幾名同鄉,被警方抓獲。團伙成員為了保護小勇,隱瞞了他的犯罪事實。不料,這些情況被一名獄友知道并揭發。2011年9月10日,剛讀完大一的小勇在貴陽被揚州警方抓獲,一直到2011年12月份才被釋放,小勇就此錯過了大二上學期的全部課程。
心酸求學經歷 法院網開一面
2011年12月9日,揚州市江都法院審理了小勇及同鄉的盜竊案,在庭審現場,小勇的求學經歷讓兩名陪審員感動落淚:
現年25歲的小勇,出生在貴州麻江縣一個偏僻的鄉村,經濟條件很差。小勇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就靠養豬種一些農作物養活四個子女。對于貧困山區的孩子,考上大學是他們擺脫貧困的唯一途徑。小勇上初二的時候,他的哥哥小軍有幸考上了大學。為了支持哥哥上學,小勇主動輟學在家,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哥哥上大學后,在學校各方面表現突出,拿到不少獎學金,又將錢寄回家,讓輟學的小勇重新入學念起了初二。
小勇憑著自己的努力,在2010年6月份參加了高考,覺得上大學很有希望的小勇,在那年暑假,決定外出打工掙學費......
揚州市江都法院又聯系到小勇的班主任和兩名同學,綜合了各種資料,了解到小勇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罪犯。“窮山溝走出來的大學生不容易,哪怕判緩刑,他也會被學校開除的。只有免予刑事處罰,才能繼續他的大學夢想。”江都法院的法官說。
12月16日,江都法院就小勇涉嫌盜竊一案再次開庭。法院認為,小勇在盜竊案中起從犯作用,情節輕微,依法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小勇歸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坦白認罪。為此,法官本著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小勇免予刑事處罰。
能否恢復學籍 學校正在研究
據了解,小勇被警方抓獲后,其由于兩周內未到學校報到注冊,被學校作退學處理,學籍也已經被注銷。
2011年12月22日,揚州市江都法院給小勇所在的高校和貴州省教育廳發來一封司法建議函,并說明法院已破例對小勇免于處罰,希望小勇所在的高校,也能給小勇一個重新就讀和重新做人的機會,讓其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012年3月12日,當記者聯系到小勇時,小勇稱,他的學籍目前還沒有恢復,他還不能進入學校正常學習。
3月13日下午,記者聯系到小勇所在高校學生工作處的吳老師,吳老師表示,學校已經了解到關于小勇的案件,并收到了江都法院發來的司法建議函。一般情況下,學生被開除學籍后是無法恢復學籍的,但考慮到小勇情況比較特殊,學校正在進一步討論研究此事,并已將此事報告給上級部門,盡最大努力幫助小勇恢復學籍。
小勇也表示,他很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希望可以早點進入校園學習,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他也不會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