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鄉"好人吳奶" 80高齡,27年一直堅持做善事
金黔在線訊 陽春3月,細雨紛飛,乍暖還寒,筆者走進從江縣高增鄉敬老院,采訪一生都在做好事的吳玉珍老奶奶。隨行的高增鄉副鄉長楊秀林告訴我們:吳奶(吳奶奶之意)今年80歲,1985年從縣婦幼保健站退休后,27年來一直堅持做善事,侗鄉的人們親切地稱她“好人吳奶”。
敬老院的“全職義工”
2011年8月,吳玉珍成了高增鄉敬老院的“全職義工”。
敬老院的老人,最小的57歲,最年長的已81歲,身體常有這樣那樣的不適。吳玉珍自己掏錢購買了一些日常藥品,老人們感冒、咳嗽等小病,她就自己為他們配藥。遇到需要住院時,她就安排人員送到鄉衛生院,自己親自陪護,直到病人康復。
80歲的吳玉珍在為敬老院的老人們讀報
今年1月21日,腿腳不方便的吳奶化老人不慎摔倒,臥病不起,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吳玉珍為她尋醫買藥,沒日沒夜地在床前照料,除了一日三餐送到床前,每天要為她接屎接尿、擦洗身子、洗臉梳頭,照顧得無微不至。
如今吳奶化的病情好轉,扶著能慢慢下床行走了。談起這些,73歲的吳奶化禁不住老淚縱橫:“非親非故的,真的難為玉珍大姐了。我身上氣味不好聞,她一點都不嫌棄。”
十里八鄉的“義務接生員”
在高增鄉,吳玉珍老人還是“義務接生員”。
2004年1月4日傍晚時分,吳玉珍的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高增村7組吳老三的愛人待產,請她上門接生。
“不好,難產,必須馬上輸液!”產婦在大聲地呻吟、痛苦地掙扎,事態超過了吳玉珍的預想。但大過年的,村里一下買不到相關藥品,得跑七八公里到縣城去找。
頂著紛飛的大雪,吳玉珍用棉衣裹著頭,坐著吳老三的單車,摸黑在泥濘的山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
“唔哇,唔哇”,經過3個多小時緊張的忙碌,吳老三的木房里傳出一聲細微卻又清亮的嬰兒啼哭聲。產婦得救了,嬰兒得救了!
侗寨的“義務調解員”
在高增侗寨,吳玉珍還是義務調解員,“閑事”一管就是27年。
村支書楊通華說:“高增村448戶,1992人。吳奶很注意各家的動態,哪家夫妻有問題、哪家婆媳有矛盾,一有苗頭她就上門做工作。”
村民吳某的媳婦經常為一點小事與婆婆爭吵,甚至將老人的棉被等扔出門外,鄰居多次勸解都無濟于事。
吳玉珍與老年協會的同志一起來到吳某家。一進門,只見吳某的媳婦坐在地上邊哭邊罵,老太太在屋里哭泣。吳玉珍把吳某的媳婦從地上勸到板凳上,以長者的身份,從情、理、法多方勸說,幾個小時后,吳某的媳婦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婆婆認了錯,一家人重歸于好。
“我幫別人調解矛盾,只是希望家庭、鄰里都能和和氣氣,再苦再累也值得。”也許這就是吳玉珍27年義務做調解員的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