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聯賽球場引關注 中國足球從孩子坑起
遼寧日報訊 那是怎樣的場地條件啊——光禿禿的泥地坑洼不平,幾乎見不到草皮,孩子們在泥水中摸爬滾打,訓練服和比賽服上沾滿了泥水。一片堪稱“菜地”的球場,幾名小球員在踢球,不遠處有兩位農民在種地。南寧賽區的青少年聯賽場地問題,近段時間引發強烈關注。上面所說的場景,來自魯能梯隊主教練侯志強在微博中貼出的一張照片。場地差到什么地步?有球員踩在坑里骨折了,想想看,是不是有些令人膽戰心驚?
據了解,杭州綠城U19預備隊的一名門將,就因為踩在坑里結果造成了腓骨骨折,而成都U19隊也有球員因為場地原因骨折。有教練說:“在這種場地上比賽,不受傷就算萬幸。 ”糟糕的不僅僅是場地,住宿情況同樣不敢恭維,如果遇到陰雨天比賽,球員賽后甚至無法烘干球衣,第二天只能穿著濕漉漉的比賽服參賽。
廣西南寧訓練基地,近段時間因舉辦青少年聯賽而成為焦點。據記者了解,全國U17聯賽已是南寧柳沙基地近一個多月接待的第三起賽事。最先是全國女足梯隊冬訓,接著是本月1日至11日的全國U19聯賽。U19聯賽參賽隊伍前腳剛走,U17又火速跟進。比賽頻頻也是場地變得糟糕的原因之一。這次U17聯賽南寧賽區,除了魯能足校,還有北京三高、河南建業、杭州綠城等5支球隊。在看到場地情況后,各隊教練集體向比賽監督抗議,要求更換場地。更換場地就意味著增加辦賽成本,直到最后迫于輿論壓力,推遲了3天的比賽才移師廣西大學的人工草皮進行。
對此,中國足協競賽部主任戚軍感到很是無奈。 “南寧訓練基地草場之前使用率高,又趕上雨季,場地確實無法滿足比賽。目前全國性訓練基地只剩柳沙、英德、海埂等幾個,其中海埂草皮最好,但每年要接待中超、中甲俱樂部冬訓。”戚軍說,“目前可供青少年訓練比賽的場地越來越少。”顯然,南寧賽區的尷尬也是中國青少年聯賽遭遇的尷尬。
既然場地條件惡劣,那么為什么足協還會選擇南寧為比賽地?有分析人士指出,“肯定是因為這里比賽成本低,場地費用便宜。 ”梧州和南寧等條件不是很好的基地,靠低價位吸引青少年球隊訓練、比賽,以此來養活基地。足協在確定比賽地點后,直接發通知讓各支球隊去比賽,根本不對場地條件進行審核。去年萬達集團向中國足球投入巨資,其中一部分是定向用在青少年足球上的。一名青少年足球教練感嘆:“都說重視青少年足球,這樣能算重視嗎?真不知道這么多錢用到哪去了? ”
事實上,足協對青訓的重視已經好過以往,不少青少年組別的比賽場次,由原先的每年20場增加到了如今的三四十場。只是,比賽場次雖有增加,水平未必能跟上去。像這次全國U17聯賽,居然6天要打6場比賽,這樣的比賽密度有何意義?
“誰都不說,誰都不管,誰都能湊合,青少年的事就壞在湊合上,最終受傷害的是青少年,是中國足球!”侯志強痛心疾首,他說出的是奮斗在一線的教練的心聲。而中國足協競賽部主任戚軍則表示:“我已了解了相關情況,并已經讓負責這項工作的人處理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