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排木鼓操》有望成為中小學課間操
本港訊 (周重新 張昌才)目前,由臺江縣民宗局組織編排的《反排木鼓操》基本完成,該操有望成為臺江中小學課間操。
該操是在臺江反排木鼓舞基礎上通過提煉、加工、升華編排而成的健身操。反排木鼓舞起源于臺江縣方召鄉反排村,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一種世代相傳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艱難險阻,披荊斬棘,長途遷徙,開疆辟土,圍欄打獵,創造美好生活的壯舉。是苗族舞蹈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其動作遒勁粗獷,舞姿奔放豪邁,享有“東方迪斯科”美稱,揚名海內外。該舞蹈具有全身鍛練的特點,跳起來使人體每個部位都能得到很好鍛煉。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極其重視優秀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大力推進民族文化走進校園。今年三月份以來,臺江縣民宗局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牽頭組織縣有關民族音樂、舞蹈專家、體育老師組成編排組,爭取得到了省、州民委的大力支持,邀請省、州有關專家親臨指導,通過精心策劃,建立了城關二小訓練基地,以城關二小學生反排木鼓舞隊為訓練班底,按照體操特點要求,結合學生身體成長條件,以反排木鼓舞動作為主,融合施洞柔和的四方六方木鼓舞,將反排木鼓舞提煉、加工、升華編排成健身操,擬推廣作為今后全縣各中小學校課間操。目前,在編排組的精心編排和辛苦努力下,通過多次反復編排操練,反排木鼓操的編排工作基本完成,待請有關專家評審認定后推廣,并力爭使之成為2011年在貴陽舉辦的第九屆全國民運會的表演項目。
《反排木鼓操》共八節,全長4分20秒,在保持木鼓舞基本動作本色不變的基礎上,符合中小學生健身體操要求,每個鼓點有其不同舞步,有180、360度翻身動作,既體現美感,又將力度、運動量帶入其中,具備全身鍛煉特點,整套動作緩起、中快、尾松,形成峰與谷的鮮明對比,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無限的韻味。
該操若能成為學校課間操,將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有很大幫助,同時對傳承民族文化得到較好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