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發現古代煉硝遺址 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
據貴陽晚報消息 近日,黔東南州岑鞏縣文物普查部門在該縣天馬鎮云門洞洞口發現了分布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的古代煉硝遺址。據有關專家初步查證,除六盤水大硝洞煉硝遺址外,這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單洞煉硝規模最大的煉硝遺址,國內罕見。
該遺址地處岑鞏縣大有鄉和平寨背后山上懸崖絕壁下,山勢險峻,進出不易。洞口高約30 米、寬50米,原筑土墻封堵。洞內前廳比洞口更為高而寬敞,在2萬多平方米的大廳內布滿了數十座用黃泥壘成的煉硝堆,場景非常壯觀。現保存較為完整的有14堆。每堆占地面積約50-100平方米。其高度依洞內地勢而建,高3至9米不等。每堆設置5至8口煉硝鍋,遠觀呈“蘑菇堆”狀。煉硝鍋雖已消失,但支架硝鍋的泥“鍋爐”還在,“鍋”內積滿塵土。其口徑界于1.2至2米之間。據煉硝遺址規模推算,每日從事煉硝的人員約100人以上,日產硝量約300斤左右。
從立于清嘉慶年間的“禁硝管理”碑文上顯示,該煉硝遺址應建于宋至明代,清嘉慶年間還有人使用,對研究宋元時期岑鞏乃至黔東南地區的歷史、政治、軍事等均有重要意義。
(楊濤 周良東 吳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