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縣發現清嘉慶年間“節孝坊”構件(圖)
本港訊 (記者 楊懿)6月24日,天柱縣文物工作者在邦洞鎮計生站建房處發現嘉慶年間“節孝坊”構件。
天柱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趕往現場調查了解,該石頭為計生站建辦公樓開挖地基時所挖出,棄于計生站辦公樓門口的水溝中。經在場的老人回憶以及對石頭的驗證,這塊重達五百多斤的石頭確系原建于諶家灣的張氏節孝坊之構件——小額枋,長142厘米、寬46厘米、厚22厘米,從左向右依次雕刻“二十四孝”中的“黔婁嘗糞”、“吳猛飼蚊”、“唐姬乳姑”、“黃香扇枕”、“季子戲鼓”、“王祥臥冰”六幅畫。額枋由頁巖和彩石兩種石材組成,頁巖鑿框,彩石雕刻圖案嵌入框內,長130厘米、寬28厘米。雕刻工藝精湛,人物形像栩栩如生。
據了解,張氏節孝坊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仁宗皇帝旌表節婦張氏撥銀所修建。1956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文革”期間破“四舊”,于1969年遭拆毀。所有構件七零八落,有的被當地村民拿來砌保坎;有的被當作屋基使用,深埋于地下;有的被當作石磨材料使用;有的放于家門口當墊腳石使用,此情此景,看了令人心寒。
該小額枋構件是張氏節孝坊被毀后迄今發現保存最完好的構件,目前,天柱縣文物管理所已將該構件收來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