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扮靚暑期校園 孩子們將發揚其精髓
劍河縣民族中學將民間流傳的“五河拳”引進校園,暑期聘請民間武術教練輔導學生。
苗族教師在暑期中進行苗、漢“雙語”語文教學培訓。
“紅繡”、“錫繡”都是當地傳統的民間刺繡工藝,學校組織刺繡興趣小組,傳承民間文化。
雷山縣陶堯小學教師在校園的圍墻上描繪壁畫,用民族風情美化校園。
把民族歌舞引入校園,讓孩子們在“舞”中培養愛家鄉的意識。
暑假伊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小學的校園里,暫時沒有了讀書聲,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師生們身著重彩密繡的花衣、披戴各式各樣的銀飾,唱著山歌、飛歌;跳著蘆苼舞、銅鼓舞、木鼓舞……讓剛放下書本的學生,沉浸在歡樂之中。
當地山巒疊嶂,森林茂密,江河縱橫,山清水秀,這里有著中國最大的苗寨和侗寨。由于交通相對閉塞,外人很少涉足此地,因而原始生態和民族文化得道了完好的保存。為了讓青少年知家鄉、懂民俗,2002年起,當地教育部門有計劃地把民族文化教育引入課堂教學,開發出適合本地的校本課程,使得苗族、侗族文化得以原汁原味保存和發揚傳承。
這個暑假,孩子們將在歌舞聲中學習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快樂中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