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兵敗后名妓陳圓圓真的隱居岑鞏?
游走在帝王將相間
秦淮八艷,萬眾側目,但真正具有傳奇色彩,身系一代興亡,游走于帝王將相之間的,只有陳圓圓。
不過,國丈爺買下陳圓圓,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奇貨可居,亂世前夕的一種政治投資。
起初,他想把陳圓圓獻給崇禎皇帝,但國難當頭,大廈將傾,焦頭爛額的崇禎早已沒有精力和心情顧及美色了。沮喪之際,田弘遇只好先把陳圓圓領回自己府第,將其收為養女,好好供養,再尋找“交易”良機。
此時,明廷內憂外患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李自成越過寧武關、居庸關,直逼京師;清軍也在東北一線蠢蠢欲動。危急關頭,朝廷下詔吳三桂以總兵身份統領大軍鎮守山海關。亂世之際,誰都想得到軍隊的庇護,所以吳三桂離京前,滿城的達官顯貴紛紛設宴為他餞行,想為自己找個靠山。
田弘遇自然也不落后,在府中擺下珍肴美酒款待吳總兵,同他府不同的是,有絕色的陳圓圓在席前奉歌獻舞。這舞這歌,把上座的吳三桂迷得欲醉欲仙,宴散前,吳三桂終于按捺不住,悄悄對田弘遇說:“倘以圓圓送我,戰亂之時,我會先保貴府,再保大明江山!”田弘遇會心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吳三桂派人帶了千兩黃金做聘禮,到田府求婚。田弘遇也備辦了豐盛的嫁妝,當天就親自把陳圓圓送到了吳家。
此時戰事已急,吳三桂王命在身,沒過幾天便趕往邊關。當時有女眷不能隨軍的規定,吳三桂只得割愛。陳圓圓有《轉運曲》,大略是描述的此時心境:
堤柳堤柳,不系東行馬首,空余千縷秋霜,凝淚思君斷腸。腸斷腸斷,又聽催歸聲喚。
不久,闖王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順王朝。城中舊臣遺老全都遭到了搜捕,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全家也在其列,陳圓圓的美貌被闖王的心腹大將劉宗敏看中,于是奪為侍妾。
一說,劉宗敏又把她獻給了闖王。
總之,不管世間如何戰亂、血肉迸飛,也不管她愿不愿意、幸不幸福,陳圓圓依舊是穿行于王公府第,過著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生活。
據說,“大順帝”李自成曾逼迫吳襄寫信給吳三桂,勸他來京受降;據說,吳三桂也打算歸順李自成政權。但是,有關史料記載了他與父親吳襄派來勸降仆人的一段對話,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格局。
吳三桂問父親,仆人說:“已被逮捕。”吳三桂并不在乎地回答:“我到北京后,就會釋放的。”
吳三桂問其財產,仆人說:“已被沒收。”吳三桂仍是滿不在乎:“我到北京后,就會發還的。”
吳三桂問愛妾陳圓圓,仆人說:“已被宰相劉宗敏搶走。”聽到這句話,吳三桂頓時火冒三丈,怒吼道:“豈有此理!”隨即抽出佩劍,一劍把面前的茶幾砍斷。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使得李自成大敗,李自成一怒之下,陣前斬了吳襄,并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竿上示眾。回師京城后,又殺了吳家老少共三十八口。
眼看大勢已去,李自成只好帶上京城的金銀財寶撤回陜西老巢。臨走時本想帶著陳圓圓,據說,陳圓圓卻告誡闖王:“妾身若隨大王西行,只怕吳將軍為了妾身而窮追不舍;不如將妾身留在京師,還可作緩兵之計!”李自成覺得有理,危急關頭,索性丟下陳圓圓跑了。
吳三桂并不知道陳圓圓留在京城,揮師緊追,一心要奪回心愛的女人。追到山西絳州,才得到京師來報,陳圓圓就在京城。吳三桂喜不自勝,立刻停兵,派人接陳圓圓來絳州相會,任李自成殘部渡過黃河,回了陜西。
據《觚剩》記載:陳圓圓到絳州時,吳三桂在軍營前搭起了五彩樓牌,列旌旗簫鼓三十里地,吳三桂穿著整齊的戎裝親自騎馬出迎,其儀式之隆重絕不亞于迎接圣駕降臨。
吳偉業的《圓圓曲》寫道: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取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鬢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寫的就是這段失而復得的情景。
清朝取得江山后,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鎮守云南。效忠清朝三十年后,吳三桂于1673年起兵反清,被康熙帝鎮壓下去,他的妻妾子女都被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