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大不同——有銀,有花,圖騰繡衣裳(圖)
苗族民諺說:“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比缤瑵h人喜歡買土地,蒙古人喜歡買牛羊,苗人但凡有了點錢,勢必要拿來買穿戴—花團錦簇的刺繡,華貴張揚的銀飾。即使對今天的苗族姑娘來說,可以去到任何地方,可以嫁給各種男人,但若沒有一身像樣的、苗家傳統的穿戴,婚禮仍然是不可想象的;蛘哒f:簡直就沒法結婚!而苗家姑娘的盛裝,便是這個民族數千年積攢下來的、最精華的“不同”。
有銀,有花,圖騰繡衣裳。留住此“不同”,善莫大焉。
中國西南部山高壤薄,地處偏僻,與簡單清苦生活形成極大反差的是,生活其中的苗族保存著一種奢侈的“ 禮服”習俗。他們以自紡麻線為底,加用蠶絲、漂白的青紅土羊毛線,花費數十道復雜工序,織成精致無比的衣服,再配以奢華繁復的銀飾,只等節日來臨,完美亮相。凡提及有關苗族服飾的種種特性及內涵時, 我們的視角重點關注的,正是此種苗族盛裝。
在傳統苗家人字典里,家當就是穿戴在身上的一切。每一個節日就意味著一場盛裝游行,有的地方把過節稱為亮家當,意味著人們把平日省吃儉用攢下的所有家產都變成了服飾,穿在了身上。姑娘們利用這個機會仔細比較每個人身上的著裝,哪家姑娘花樣繡得最好,哪家姑娘銀飾戴得最多,勝出的姑娘不僅自己偷著笑,母親也會覺得爭足了面子。當然,此種交流互動、取長補短的家產秀,也成為推動苗族盛裝不斷完善的動力。苗家人把對生活的全部激情,轉化為對制作服飾的熱愛,洶涌而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