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忠魂:撲救山火壯烈犧牲的英雄們
烈 火 忠 魂
——記在貴州省撲救山火壯烈犧牲的英雄們
2008年3月1日,
600余人共火場
3月1日下午2時許,當地群眾正在投入忙碌的災后重建工作時,突然,
河東村村會計吳希祥最先接到村民電話,他當時放下了手中的活路,拿起手機先通知了村支書,然后又撥通了村主任鄭美鵬的電話。鄭美鵬聞言大吃一驚,他問明詳細地點后當即表示:“我立即組織人員去山上撲救!”說完,就急匆匆把電話掛了。
事后據青溪鎮駐河東村干部歐陽勛回憶:鄭美鵬接到電話后立即到群眾家中和到田間地頭通知群眾去救火,并讓群眾之間相互傳遞消息,很快就拉起了一支滅火隊伍,迅速開往火場,鄭美鵬跑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心急如焚。
瓦扎坡的火勢越發猛烈,濃煙鎖住了山坡,火舌不時從濃煙中竄出了好幾丈高……瓦扎坡,這個平時并不讓人在意的小地方,很快就成為了方圓幾十里地群眾關注的焦點,周邊村寨的群眾紛紛自發組織起來往山坡上奔去。下河村橋家組的李茂明也趕來了,他是屠戶,聽到消息的時候正在街上賣肉,當時連肉攤子也沒有收就趕往火場。
成都軍區駐渝某紅軍師裝甲團在接到了上級關于前往瓦扎坡撲救山火的通知后,迅速開赴火場。2月22日,他們奉命到青溪鎮幫助
據統計,火災發生之后,共計有1000余人奮戰在了瓦扎坡火災現場。其中有當地黨委、政府干部、有河東村以及周邊村寨的群眾,還有援建貴州進行災后重建的解放軍戰士。
火龍竄出,覆蓋坡面
瓦扎坡位于青溪鎮西南面,距離青溪鎮政府所在地有2公里左右,是一片退耕還林地。這里山勢高大、陡峭,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往山頂。當天下午2時許,大火首先從山腳下的山口中引燃,由于天氣干燥,火場處于迎風坡面,加之山坡上雜草叢生,火勢蔓延非常迅速,功夫不大,整座山坡變成了一片火海,奮戰在山頭上的滅火人員很多都被大火包了“餃子”,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這時候,村主任鄭美鵬和解放軍戰士正奮戰在火場的最高處,這里是風大,算是整個火場歲危險的地方了,他正在拿著樹丫枝往地面上撲,大火中他的身影時隱時現。正在這時,他別在腰上的手機響起來了。他忙中“偷”閑,伸手取出手機。電話是會計吳希祥打來的。吳告訴他:給救火人員送水來了,就在半山腰的小路上。看著周圍的解放軍戰士口干舌燥,鄭美鵬招呼上幾名群眾后,就往山下奔去。當吳希祥見到老鄭的時候,只見他的臉孔碳黑,變成了包公,不少頭發被燒焦了,衣服飛著一塊搭著一塊的,破爛不堪。“老鄭,你要小心點呀!”吳希祥提醒他。
鄭美鵬朝他笑了笑,提起一桶水,轉身就上了山坡。吳希祥帶著供水隊伍,又轉戰其他戰場。他當時哪里知道,老鄭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解放軍戰士李乾波、張世勇、青溪鎮下河村的李茂明等奮戰在半山腰上。他們在救火中手拿樹丫枝,不斷撲打著地面上的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打出了塊空地來,然后,他們準備轉移戰場。
可是更大的險情突然發生了。一條巨大的“火龍”從李乾波等人所在的坡面腳下的山溝里突然竄出,轉眼間把山溝以上的坡面范圍全部覆蓋,李乾波、張世勇、李茂明、鄭美鵬等人頓時就失去了蹤影……
就在這時候,還在送水的吳希祥的手機叫起來了,他拿出一看,電話是鄭美鵬兒子打來的電話:“吳叔叔,你看到我爸爸在哪里么?”吳希祥下意識環顧老鄭戰斗的地方,發現那里已是一片火海,老鄭蹤影全無。但是他沒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如實告知老鄭的兒子,他顯得很輕松的說:“你爸爸在另一座山上,他不會有事的。”事后老吳告訴記者:“那時候我就預感到要出大事了。”
英雄長眠在瓦扎坡上
3月1日晚上8時30分,夜幕降臨,瓦扎坡上的大火已經被撲滅,坡面上又恢復了平靜。青溪鎮人民政府派駐河東村干部歐陽勛拖著疲憊的雙腿,走下山來,在他身后,已沒有人了——他是最后一個下山的撲火人員。
他從徐家灣走下坡來,快到了村主任鄭美鵬家門口的時候,他下意識拿出手機給村主任打電話,想了解火災情況,可是電話卻出現了“你撥打的用戶暫時無法接通!”的提示音。在他的想像中,村主任可能是累了,正在家里休息,便決定去村主任家里看看。但是在這里,他卻看到了這樣一番情景:鄭家院壩燈光明亮,人來人往。借著燈光,歐陽勛發現有的人眼里含著淚花,有的人手里捏著白布……
“村主任家出了什么事了?”他走進院壩里,就問了起來。人群中有人告訴他:村主任在救火中被燒死了,同時被燒死的,還有一名解放軍戰士和下河村的李茂明……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歐陽勛愣住了,很久很久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青溪鎮民政辦的干部吳再順講述了發現三名救火英雄犧牲在救火現場的情景:當時,吳再順和幾名群眾正在山腳下撲火,突然看到一條巨大的火舌竄向上方坡面,轉眼間就把山坡覆蓋了。大家正感到吃驚的時候,山坡上傳來了喊聲:快來救人,有人被燒死了。
吳再順等不敢怠慢,放下撲火器具,往上方坡面奔去。走出50米遠遠處時,發現了一個人舉起了雙手,坐在地面上。他頭發被燒焦了,衣服被燒光了,背部、脖子上的肌肉被燒糊了,殘缺的短褲掛在屁股上……吳再順感到一陣心酸,他拉起了這人的手,感覺使不上勁,又將他抱起。這時,這人開口說話了:“老鄉,不要動我!”吳再順知道他傷勢太重,不敢怠慢,只有放手,然后致電到鎮里面反映情況,請求支援。
后來,其他救援人員陸續趕到,大家又在附近找到了其他四名身受重傷的解放軍戰士和葬身火海的三名死者。其中有兩人躺在一處,呈“1”字形擺開,頭部分別朝著坡上。坡下,另一名死者躺在坡面上更高的位置,他全身撲倒,右手跪地,頭部緊緊貼著右手,全身衣服已被燒焦。此外,在這名死者的旁側,還留下了沒有被燃燒的紙片,它們成為了最終確定死者身份的重要物證。
四名身受重傷的解放軍很快被送進了黔東南州人民醫院搶救,其中,張世勇由于燒傷太重,搶救無效光榮犧牲。
老鄭的遺體是最早被發現的。在他遺體的旁側留下少許沒有被燃完的紙片,工作人員發現紙片上記錄著河東村村支書、村會計的名字和已經被燒掉了尾數的電話號碼……大家就是根據這些遺物特征最終把老鄭辨認出來的。
最不好辨認的是李茂明,他的兒子來看到了其遺體,也辨認不出來。后來,他的愛人突然想到丈夫背部有疤痕,眾人以此為憑,認真辨認,才將其身份確定。
“他們都是很好的人”
3月1日晚10時許,
回憶起四位英雄,在場的鄉親和解放軍官兵都感到惋惜:他們都是很好的人,他們走得太早了。他在出事的前一天都還想著群眾的事情!”說起河東村村主任鄭美鵬,青溪鎮駐河東村干部歐陽勛說,2007年,河東村遭遇特大洪水災害,該村半坡組的進寨的鐵索木橋被沖垮了,影響到了全組群眾的出行。鄭美鵬很擔憂,他決定把這橋重新修建起來。去年,他兩次帶著駐村干部和其他村干部深入橋梁舊址去體驗“行路難”,并當場請求駐村干部到上面爭取點資金。2008年正月初九,剛過完年,他又帶著大家來到這里勘察。2月29日上午11點30分,也就是他犧牲的前一天,他給駐村干部歐陽勛打電話說:你要跟我們想辦法爭取點錢,讓半坡的老百姓早點有橋過路。
鄭美鵬是2002年當選村主任的。7年來,他想的是集體的發展,謀求的群眾的福祉。上任以來,他帶領鄉親維修了1800多米長的小河溝大堰,解決了河東村大約400畝農田的灌溉問題。2006年,
想到戰友李乾波和張世勇已經遠離自己而去,小戰士黃國朝很傷心,白天吃不好飯,晚上睡不好覺。李乾波在生前對他是格外照顧。在寢室里,他們是上下鋪,彼此親如兄弟。夜深人靜時,黃國朝常常盯著窗外發呆。李乾波知道他想家了,就找他談心,傳授他不去想家的辦法。天冷了,李乾波擔心黃國朝著涼,就經常把自己的軍大衣給他蓋上。記得有一次,黃國朝感冒了,吃不下東西,李乾波就給他送藥,送開水,送開胃的食物。
戰友曹宏、何顯鋒等回憶說,李乾波入伍后,追求進步,一年一個新臺階,才進入二級士官,到2008年初又被確定為了入黨積極分子。今年春季來臨,他計劃休假回家去看看,但是看到全國各地到處受災,他就放棄了這一計劃,職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部隊進入
黃國朝淚流滿面,悲痛欲絕地說,張士官和連長幾乎同時發現了火情的變化,他們急忙向四周高喊著:“快撤”,戰友們聽到了他們呼喊,立刻向山頂安全地域撤去。
就在張士官以為所有同志都已經開始撤離,正準備自己向山頂跑去時,突然發現我還在他右前方不遠處,由于樹木遮擋,我沒有聽到他的喊聲,也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只見張士官向我猛沖過來,高喊著命令我“危險,趕快撤離!”
黃國朝終于聽到了張世勇同志的喊聲,開始向山頂跑去,正是這幾秒鐘的時間,挽救了一位戰友的生命,可是,當他再改變方向,向山頂撤離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大風包裹著幾十米高的火苗,頃刻間將其完全吞噬……
巍巍黔山嗚嚶,痛挽英雄離去;滔滔舞水低回,追思壯士的英靈。李乾波、張世勇、鄭美鵬、李茂明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黔東南州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