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糧食總產量達16.62萬噸
本港訊 2008年,黎平縣克服特大冰凍災害、病蟲害等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通過加大投入、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建起、提高科技含量,全年糧食總產量仍達16.62萬噸,比上年增長1.4%,其中,夏糧總產12996噸,同比增長2.2%;秋糧總產15.32萬噸,增長1.3%。這是該縣連續第6年糧食總產量保持增產,也是在雪凝災害、病蟲害等大災之年獲得的來之不易的增產。
年初的那場特大冰凍災害重創了黎平縣的農業生產和農業基礎設施。面對重災,黎平全縣人民積極投入恢復重建,投入農業救災資金700多萬元,開展災后農業生產自救;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共籌措資金1184.87萬元,其中群眾自籌337.38萬元,動工農田水利工程1865處,投勞7.46萬個,全力搶修損毀農田、山塘整修、渠道防滲與清淤、堤防加固加高農田水利設施等,為水稻的滿栽滿插打下了基礎。
保持播種面積的穩定為糧食的增產提供了保證。2008年,該縣繃緊糧食安全這根紅線,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惠農政策,兌現各項糧油種植補貼2747.85萬元,人均50多元,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全縣秋糧播種面積達342272畝,僅水稻播種面積就有26.44萬畝,其中,雜交水稻播面24.73萬多畝,占水稻播面的93.54%。
推廣科技種植為糧食的增產注入了活力。全縣水稻實施旱育稀植的有13萬多畝;實施兩段育秧13.44萬畝;實施規范化栽插的有21.5萬多畝;雜交玉米種植實施育苗移栽的有2.91萬畝,占78.44%;還種植超級稻4.6萬多畝。
面對水稻秧苗大田移栽后遭受的21.5萬畝病蟲害,黎平縣全力以赴,投入專款20多萬元,組織360多農技干部深入田邊地頭,為農民開方配藥,指導農民防治病蟲害;全縣還組建21支250臺機械噴霧器的機防隊和5萬多部手動噴霧器,用對口農藥進行水稻病蟲害的有效聯防聯治,實施“蟲口奪糧”行動,控制了病蟲害的蔓延與加重,最大限度地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確保了全年糧食的增產。
(唐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