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蘋果在天柱縣“安居樂業”
眾所周知,蘋果一般都生長在北方,在南方極為少見。而天柱縣社學鄉種植能手龍志立利用遠程教育課堂學到的知識培育出了一大片中、早熟蘋果樹,并結下了累累碩果。
龍志立培養的蘋果樹與北方高大的蘋果樹不一樣的是,這些果樹高只有2米左右。俗話說 “矮婆多仔”,可別看這些蘋果樹嬌小,它們全都是碩果累累,結滿了大而圓的蘋果,每株結果多達40公斤。
據龍志立介紹,蘋果原產歐洲東南部和小亞細亞及南高加索一帶。1870年前后始傳入我國煙臺,近年在東北南部及華北、西北各省廣泛栽培,在南方極為罕見。2003年龍志立抱著嘗試的態度,花了5000多元資金引進400多株南方蘋果樹苗,開荒墾出近70畝土地讓其在社學“安家落戶”,幾經試驗,費了不少力氣,終于培育出來了。自2006年以來,年總產量均達20000斤以上,純收入達15000元以上。今年蘋果樹長勢良好,預計產量可望增加2000斤。
與“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原理一樣,在南方培育出來的蘋果與北方的蘋果僅是葉果相似,但味道不一定相同,因為水土氣候環境發生了變異,“社學鄉的蘋果顏色好看,吃起來味甜略帶酸。”據醫學專家介紹,社學鄉的蘋果維生素B、C及其他對人體有益微量元素含量極高,有潤肺悅心、生津開胃、降血壓等功效,特別適宜于中老年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