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摩崖碑刻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0-6-28 11:40:55 來源:且蘭黃平-黃平縣人民政府網
“草庭書院”摩崖 縣城北郊龍洞堡東北側約160米處,巖壁上鐫刻有“草庭書院”4字楷書,筆力勁健,結構謹嚴,每個字高60厘米、寬31厘米。據嘉慶《黃平州志古跡》記載。此處原為明代黃平名人周瑛讀書處,摩崖為后人追念而刻,至今400余年。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榜山“中”字摩崖 縣城北1公里馬家巖崖壁泛白處距地約20米,有高4米、寬3米的朱色“中”字,據嘉慶《黃平州志》載,為黃平名人王木云 所書。馬家巖古稱榜山或揭榜山,寫“中”取“中榜”之意,以激勵后人治學,搏取科舉功名。
步云洞摩崖 縣城北一碗水55公里印地壩平東寨氵舞陽河西岸,巖壁鐫有摩崖二方,其一為“步云洞”,其二為“步云梯”。據步云洞碑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此建廟香火極盛。現摩崖為上氵舞陽河增添一人文景觀。
中橋河義渡碑 縣城北17公里的羅朗良田氵舞陽河中橋河南岸渡口處,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由王德元等族人立一碑,碑青石質,陰刻楷書,碑眉“萬古不朽”。碑文內容163字記述王姓因避戰事籌資義渡,清康熙年間黃平知州李廷基捐俸和州貢生王木式 、進士王木云、舉人王煥士,巡撫朱定元等捐助義渡,此地為”入蜀大道,水勢湍急”王姓置田恢復義渡為人所稱道。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巖鷹例碑 縣城東40公里的谷隴巖鷹村東,清嘉慶二十六的(1818)重安司各寨頭人共同立一碑,名叫“例碑”,碑文記述各少數民族村寨人知悉承擔的勞役。此碑對研究古代少數民族遙役、稅賦提供史料,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平知州瞿鴻錫德政碑 縣城北門街原過街樓下西側立有一碑,系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補任黃平知州瞿鴻錫在任職時,復書院興義學、整治街道,重建城垣政績突出。百姓紀念所立。碑上橫刻“德政”、豎刻“興典復元”等內容。此碑因建街,移往飛云崖收藏。
杜琢章墓碑 杜琢章墓碑的發現,佐證了郭沫若之母誕生在黃平舊州。郭沫若在《芭蕉花》中述:“我的母親六十六年是生在貴州黃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當時黃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歲的四姨,在公堂上自盡了。……“我們的母親那時才滿一歲,劉媽媽把我們的母親背著已經跳進了池子,但又逃了出來。”
2003年在舊州鎮塘沖灣發現郭沫若的外祖父原黃平知州杜琢章的墓碑,碑中行尚存“道街黃平州知州”七個大字,其中右有“龍泉調牧黃平”及“楨回籍后以木主”等字樣。經考證:“杜琢章,四川樂山人,壬子恩科進士。簽分貴州,補授修文縣知縣,升用知州,歷署龍泉,廣順,……厥后署理黃平州。”又:“咸豐八年十月初一,舊城失陷,知州杜琢章并同城文武皆殉難。”(錄自民國《貴州通志●宦跡志》等)
誕生在舊州的杜邀貞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母親,她養育了一位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我國現代杰出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和著名社會活動家—郭沫若。對她,后人寄予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