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體制障礙繁榮發展文化
杭州日報報道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這是因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言之,“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關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決策。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了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闡述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明確了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和重點工作。
《人民日報》就此發表社論指出,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沖破觀念的禁錮,打破體制的障礙,完善政策的支撐,才能不斷興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而要打破體制障礙,一方面依賴于觀念思維的突破,另一方面在于敢于創新,增強活力。
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在打造“文化大省”、“歷史名城”的政策指導下,我市在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等方面,成績斐然,富有成效,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搞得風生水起,如火如荼。
例如,杭州圖書館率先倡導實施了城鄉一體區域整合的圖書信息服務“一證通”工程,有效整合了全市公共圖書館的資金和資源,從根本上改變了公共圖書館的工作方式。“一證通”工程因此獲得了市政府創新獎,“杭圖模式”也受到了國內矚目和贊譽。又如,西泠印社堅持“品牌化運作,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國際化合作”戰略方針,致力于打造江南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領先地位,激活了“二次創業”的動力。
2009年,西泠印社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35萬元,實現利潤3000萬元。
杭圖和西泠印社取得今日成績,就在于厘清自身定位,敢于機制創新。前者因堅持“平民圖書館,市民大書房”的公共理念而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后者因堅持市場化運作而成為文化產業的弄潮兒。這表明,只要打破體制障礙,解放文化生產力,就一定能夠增強文化活力,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