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最早開展中國共產黨活動的先驅--胡仲毓
胡仲毓,又名胡海云,1902年6月出生于丹江縣(今雷山縣)城西門街,少年時代,就讀于縣城小學。在此期間,時逢“五四”運動爆發,他積極參與組織學生聯合會,與同學彭英才、包東山等在學校組織學生罷課、鬧學潮,支持“五四”運動,反對當局推行的教育制度,反對賣國,反對洋貨輸入中國,請愿從軍洗雪國恥,學生群起響應。他還深入附近村寨,向苗族同胞宣傳革命道理,青年農民紛紛參與,聲勢不斷擴大。
1921年,胡應聘到撫遠小學(現望豐小學)教書,向學生和村民宣傳進步思想,傳授進步知識,教唱進步歌曲等,遭到校方排擠,被迫離開。1925年初,胡仲毓邀好友包東山以做生意為由離家外出尋找真理,往來于銅仁及湖南的沅陵、平江、瀏陽等地,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周逸群、賀錦齋(賀龍胞弟)等。是年10月,賀龍到銅仁等地擴充部隊,胡仲毓帶包東山、陶富國(雷山人)參加了賀龍部隊,并在部隊認識了李光庭等人。1927年初,胡仲毓經周逸群、譚平山介紹,與包東山一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1日,胡仲毓隨賀龍部隊參加南昌起義,隨賀錦齋部進攻國民黨第五路軍總部,經4個多小時激戰,殲敵一部并迫使余部繳械投降,后轉戰湘、鄂西。1928年1月,胡任中國工農革命軍賀龍第四十九軍一師一團團長。1929年1月,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為建立和擴大新的革命武裝根據地,配合紅軍實現戰略轉移,賀龍部欲依靠黔東梵凈山、雷公山的天然屏障,建立黔東革命根據地,派胡仲毓、包東山等回黔東南開展革命活動。2月5日,胡仲毓、包東山奉命回到丹江縣城。包東山在縣城開布店,胡仲毓在城內、鄉村尋找機會,結交朋友。此間,胡仲毓收到賀龍親筆信:“仲毓光庭東山同志:工作需要我到湘、鄂西一帶建立游擊,冠生(周恩來的化名)望你們堅守本地壯大隊伍,迎合紅六、七軍到來。賀云卿 民國十八年三月一日于藕池地區”。根據賀龍指示,胡仲毓以生意為掩護,等待時機。1932年,胡打入縣民團任副官長。縣屬中區區長徐頻洲也極力舉薦胡仲毓任副區長。胡仲毓充分利用其身份地位作掩護,積極開展地下活動,他在兵丁中宣傳革命道理,辦事合公平理,官兵平等,很快得到信任。為充實力量,胡開辦了軍械廠,制造“中正步槍”和子彈,縣民團裝備充足,實力增強。不久,為加強共產黨在縣民團的活動力量,胡舉薦包東山打入縣民團任軍需官。
1934年秋,賀龍、關向應率紅三軍進入貴州,成立了“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為開辟新的蘇區,擴大農村革命武裝根據地,派交通員秘密指示胡仲毓:迅速建立雷公山地區黨領導下的軍事組織,壯大力量,策應黔東蘇區,必要時向黔東匯合。交通員給胡帶來一枚木制“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四方印鑒,并按賀、關首長的指示囑咐:“待時機成熟,你們就以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的名義張貼公告,建立政權。”接到指示后,胡與包東山及在凱里地區活動的李光庭、王毅、唐壽南秘密商定:發展壯大黨在雷公山地區的隊伍,組織和領導各地農民武裝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1934年冬,胡仲毓聞訊紅軍取道黎平北上,便率民團大部借道榕江往黎平,打算隨紅軍長征,當到達榕江西門坡時,受貴州軍閥王家烈布防在榕江的一個營阻擊,胡部裝備落后,不敵黔軍,只得撤回,跟隨紅軍長征的愿望沒能實現。丹江縣縣長郭輔相對胡仲毓的行動早有懷疑,派暗探跟蹤。1936年10月4日,胡仲毓在雷山遭敵人暗殺,年僅34歲。(莫新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