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卡拉村簡介
卡拉村,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城東北部,距縣城3公里,面積約1.23平方公里,轄上、下2個自然寨, 設3個村民小組,135戶586人,苗族人口占99.9%,是一個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
卡拉,系苗語音譯,民國曾經譯用過“改乃寨”、“橄欖寨”等名,意為“比較懶惰的的地方”。1953年組織互助組,1954年建立新光初級社,1956年合建立中華高級社,屬富貴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改為富貴大隊,1961年屬中華大隊,1981年從中華大隊分出,另建卡拉大隊管委會,屬紅旗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為卡拉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
卡拉村海拔890米,地勢平緩,氣候適中,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光照充足,降雨充沛,耕地面積263畝,其中田248畝,土15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4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紅薯、洋芋等農作物。人居環境好,房屋多為一樓一底木板瓦頂結構,樓上都建“美人靠”欄桿,房屋疏密有序,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卡拉村以傳統編制鳥籠為支柱產業,生產鳥籠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工藝精湛,精致美觀,贏得了中外用戶的贊賞和青睞,揚名海內外,被稱為“鳥籠藝術之鄉”。全村大部分村民經濟來源以加工鳥籠為主,采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鳥籠主要以楠竹、金竹、雷竹等為原材料,堅固耐用而且不變形。制作精巧,集編制、雕刻、蠟染、刺繡、書法、繪畫等藝術于一體,深受人們喜愛,不僅暢銷省內外,還遠銷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以及歐美等地。
村內景色迷人,古木參天,村中央有一口水井,流出的泉水冬暖夏涼,沁人心脾。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活動主要有耍龍、跳蘆笙、斗牛、賽馬、斗鳥等。如今的卡拉村實現了路、水、電、程控電話、閉路電視、互聯網等“六通工程”,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服務”的目標。進村公路和步道都全部實現水泥硬化;村內建有3個垃圾收集站,16個垃圾箱,各家各戶均已改廁;實施了水井改造和綜合排污治理公程;建有村衛生室、公廁、蘆笙堂、籃球場等公共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培育了多戶有接待能力的“農家樂”飯店,組建了一支業余文藝表演隊。多次接待省州貴賓和省外游客,是黔東南州重點的民族旅游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