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佳人陳圓圓歸隱地馬家寨
馬家寨村坐落于省級風景名勝區龍鰲河畔,位于岑鞏縣水尾鎮境內,交通便利,通村公路直達龍鰲河風景名勝區。
馬家寨人居住在獅子山下已有300多年歷史,一代佳人陳圓圓就長眠于獅子山下的繡球凸上。寨前沃野良田萬畝,寨上1100余人全部姓吳。據考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11月,吳三桂聯三藩舉旗反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同年病逝,孫子吳世璠繼位。9月,清軍南下,吳三桂兵敗,陳圓圓攜帶兒孫,在軍師馬寶的護送下,逃難來到馬家寨。吳姓后人為了感謝馬寶的恩情,同時也為了掩人耳目,于是就把居住的寨子取名馬家寨。三百多年來,馬家寨人隱姓埋名,對自己祖輩那段歷史守口如瓶。同時又為了讓后人不忘祖先,采取了口授密傳之策,每代選出1—2個傳人,將家族秘史代代相傳。
光陰荏苒,稟性難移,馬家寨吳姓人任然保持著他們特有的風俗習慣,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至始至終都還能依稀讓人感悟到中國古代皇室后裔的風范。
獅子山下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吳姓家族墓群完全按照男左女右和輩份高低有規律地整齊排列。據有關專家介紹,像這樣規模龐大、氣勢恢弘的家族墓群,在全國范圍內都很難找到。且碑文字里行間還流露出與眾不同的深意,猶以陳圓圓、“二世祖”(指吳啟華)、“三世祖”(指吳仕龍、吳仕杰)和馬寶的墓最為典型。
馬家寨地處苗鄉侗寨聚集地,房屋建筑風格卻蘊含著濃濃的江南元素,而且全部采用古代九宮八卦陣式布局,美觀的設計中突顯防御性。如果沒有熟人帶路,還真是有進難出。
馬家寨人待人接物的禮俗也很講究。主人房屋大門正對面的方位(當地人稱為上八位)只允許老人或長輩端坐,其他人一律不得亂坐;坐姿必須兩腿緊靠……對一些事物的稱謂,馬家寨人更是流露出古代王室的遺韻。譬如對記錄族人繁衍歷史的史書,附近的村民都叫“家譜”,馬家寨人卻叫“御字簿”,意思是皇族人的家譜。除此之外,馬家寨人還有一些特有習俗,如為了紀念陳圓圓歸隱思州天安寺出家,全寨人每年農歷大年初一吃齋飯;為了紀念吳三桂,每家每戶的神龕上必須插上一束桂枝。
馬家寨人崇尚讀書,崇尚學習,歷史上通過科舉考試曾考取過歲進士、舉人10余人。新中國成立后,馬家寨人先后考上浙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全國知名大學的已有20余人。全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占40℅。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馬家寨人依托資源優勢,逐漸形成了以旅游服務、雜交水稻、油茶產業、養殖等為主導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經濟,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全寨電視、電話普及率達到95%以上,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的應用、生態環境和農業環境保護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寨上設有生活垃圾中轉站1個,由專人專車負責清運,村莊綠化、美化正逐步完善提高。寨上社會治安狀況良好,鳴鑼喊寨等村規民約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