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香銷玉殞空余恨 探秘名妓陳圓圓墓之謎
吳三桂后裔為何以馬氏為祖先?
“若翁如吾翁,人祖即吾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吳三桂的后裔一直把馬寶當作自己的祖先來祭祀和敬奉。
馬寶墓的碑文上并沒有馬寶的姓名,又如何知道里面埋的就是馬寶呢?
有關人士結合吳氏秘傳進行了分析,之所以稱其為“明公”,那是因為馬寶當年是吳三桂的驍將,并為吳出謀劃策,披堅執銳,屢立戰功,在三桂敗亡后,又忠誠地護衛陳圓圓、吳啟華潛隱于思州的馬家寨,隨后又擁立吳世藩三年,于吳家有大恩大德。故吳家遂把馬寶比作日月之明,貴同王公。用“明公”稱頌馬寶,又可為馬寶隱姓埋名,避免災禍。另外,“公玉”二字中的“玉”一方面即指王,另一方面是古體“寶”字,下半截的“貝”字即玉,“玉”與古體“寶”字同。這種借喻隱諱法,不僅外界人不了解,就是吳氏家族內部的絕大多數人也不甚了解,惟有每一代的秘傳人方能知曉。
馬家寨雖然全都姓吳,卻叫做馬家寨,這與中國農村普遍以居民占大多數的人的姓氏來命名村寨的習俗不盡相同。比如張家寨、李家村,王莊等。據吳氏后人介紹說,那是為了紀念馬寶的大恩大德。
吳啟華墓的碑文和碑聯就已經很明顯的點明其身份,并暗示了吳氏曾經的不平凡身世和歸隱于此的目的了。
據說,吳門后代曾經有兩件遺物。一為大刀兩把,各重48公斤和40公斤,文革時期破“四舊”時被當做費鐵賣掉;一為皇傘一頂,也被后人改做被面用了。
這未免是一大遺憾!
在馬家寨吳氏的兩大墓群中,絕大多數墓碑的楹柱上都鐫刻著近乎相同,但又與貴州其他民族墓碑上所不同的圖形。那些圖形的內容有高貴典雅的的蘭花、;帶有書香之氣的文案、玉笛、琵琶;沙場殺氣的劍戟、刀斧……這好象是意味著吳氏家族的身世和經歷一般,男人是征戰沙場的驍勇戰將,女人是名勝江南的一代名婉。琵琶與劍戟,陽剛與柔婉,這樣的結合似乎就是中國人歷來所公認的最完美的結合。陽剛需要柔婉的撫慰,柔婉需要陽剛作堅實的依靠。當初吳三桂與陳圓圓的互相企慕或許正好印證了這一點。當然,僅以此例是不具有說服力的。但是,試想中國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個英雄與美人完美結合的佳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