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水糊不上開裂的大橋 更糊弄不了百姓的眼睛
(足以塞下成年人手掌的大橋被用膠水糊上)
◎本港評論 廖強
見過“糊弄”人的,沒見過這么“糊弄”橋的!近日,南京耗資5000萬新建一年的漢中門大橋,被市民發現有30多根欄桿裂開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訴后,施工單位竟連夜用膠水將裂口糊上了。欲蓋彌彰的“傷疤”,讓人們驚嘆“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極。(《南方日報》 12月13日)
耗時兩年,斥資5000萬打造的便民大橋,居然只用了一年就“傷痕累累”,施工單位連夜用“雷人”牌“強力”膠水將大橋粘上,而相關官員更是拋出“熱脹冷縮”論應對裂縫足有成年人巴掌大的“脆脆橋”,不知是施工單位把群眾當成了瞎子,還是政府部門把群眾當成了傻子。
據相關新聞報道,該座大橋的裂縫走向與拱橋橋面的“八”字形相符合,相關專業人士認為,這并不是普通的熱脹冷縮,而是結構上出現問題,橋面受力出現問題,后果可能非常嚴重。可當地官員在接到舉報后,不是想著如何盡快查明原因,安撫民怨,而是著急著如何先把“面子”保住,告訴老百姓,這不一定是質量問題,有可能只是正常的熱脹冷縮。
試問,該座橋梁的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建筑監督以及驗收部門的工作者們都是幼兒園的學生么?都不懂得小學生都明白的熱脹冷縮的道理么?如果說一座斥資5000萬建造、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僅僅因為熱脹冷縮就出現了30多處巴掌大的裂縫還不是質量問題,那么如果有一天大橋垮了,是不是要怪罪于秦淮河的水流太急,或者是來往的行人車輛太多呢?
需知,面對一個個的豆腐渣工程所帶來的慘痛教訓,無論多么強力的膠水也貼不回某些人的“面子”,更粘不上逐漸消逝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