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中國外交仍“屬牛”
虎是百獸之王,是“強者”的標志性符號。在中國農歷虎年到來之際,關于中國“強硬”的說法受到熱捧,所謂中國“必勝主義”的論調看漲。在一些人看來,中國似乎已經成了一只張牙舞爪的“下山猛虎”了。更有人看著中美兩國唇槍舌劍,拍手叫好,頗有“坐山觀虎斗”的興致,幸災樂禍的心態溢于言表。
說中國強硬,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對中國有誤解。中國在核心利益受到侵犯時據理力爭,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換作其他國家,也會作出同樣的反應。但總是有人對此表現出強烈的不適應,說到底,是不愿看到自己越來越難以頤指氣使的現實。有些人想當然地認為中國應該忍氣吞聲,對中國的反對就難免會“莫名驚詫”了。其實,所謂中國“強硬”論并非完全出于對中國的無知,其背后是他們的深遠用心。西方一位很著名的政治家曾說過,中國將強而未強之際,是西方不能錯過的戰略機遇期。
迫使中國吞下核心利益受損害的苦果,或者充當中國“教師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怨天憂人行不通,鼓吹“以強硬對強硬”,在“地球村”時代只能一損俱損。關鍵在于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承認和接受中國的和平發展,傾聽中國并非全都“刺耳”的聲音。事實上,中國并沒有欺負別人,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別人欺負,在維護主權等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國沒有讓步的余地。
外界說到中國時,有“熊貓”、“龍”等種種比喻。其實,如果仔細研究中國歷史和十二生肖就會明白,中國應該屬“!。新中國誕生于1949己丑年,是牛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初生牛犢不怕虎”,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建設時期,中國人發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依靠老黃牛般的拼勁和干勁,創造了中國發展奇跡。
面對中國發展的速度、力度,一些人總是覺得心里不舒服,關于中國的說法不斷翻新。但不論是“龍行虎步”,還是“鶴鳴九皋”,中國秉持的信念是明確的,那就是始終不渝地堅持和平發展。虎年到了,中國仍是一只踏實勤奮、不愿招惹他人的老黃牛。
說到底,中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很多復雜艱巨的問題和挑戰。但有些人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老二了,甚至宣稱中國要當老大了。歷史經驗證明,老二和老大都不好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是硬道理,大家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才是硬道理。當有人鼓噪中國“虎虎生威”時,我們就要警惕了,不僅要警惕“前有虎后有狼”,還要警惕人家對你“虎視眈眈”。更重要的是,不管風吹還是浪打,都要穩坐釣魚船,繼續發揚老黃牛的精神,一步一個臺階,踏踏實實發展好自己。
□鄭熙文(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