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飛漲 不能讓柴米油鹽稀釋我們的幸福
菜價最近漲得很厲害:土豆比雞蛋貴了,大蒜比雞肉貴了,綠豆趕超豬肉價了,很難買到三塊錢以下的青菜了,統計顯示62.3%的蔬菜漲幅在100%以上了……問及原因,有關部門的解釋分外耳熟:菜價上漲源于氣候異常、農資漲價,漲幅與同期基本持平,符合往年規律;問及對策,有關部門的答復也是如出一轍:加強市場調度,穩定市場種植面積,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好“綠色通道”政策,確保蔬菜順暢流通,等等。
這樣的解釋和對策,多少讓人有些失望!
把菜價上漲歸因為氣候無常,我等老百姓難道只能靠天吃菜、聽天由命?調控菜價要靠“穩定種植面積”,大家只能先吃一年“高價菜”,然后祈禱明年菜農多種一些菜,等到菜農“多收了三五斗”,才能吃上便宜菜?
老百姓可以一年不買新衣服,但不能一天不吃菜,所以,我們對菜價的飛漲有更多的切膚之感,對政府的“菜籃子工程”有著更多的期待。有關部門的零散統計已經證明,這幾年的菜價一直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4月份鮮菜價格比2007年同期上漲13.6%,而2009年4月份的鮮菜價格又比2008年上漲了10.9%,今年得鮮菜價格數據還沒有正式出爐,但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0個城市食品價格表可以看出,今年81.5%的農產品價格上漲,19.5%的鮮菜價格漲幅在100%以上。ㄒ5月9日《南方農村報》)
可見,菜價飛漲源于氣候無常,只是一種借口和推卸責任罷了。可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每年的菜價都要由老天爺來定,那么,我們還要這么多引導、監測市場的“有關部門”干什么?連續幾年菜價飛漲,有關部門是怎么“加強市場調度”和“穩定市場種植面積”的?大蒜價格30年來始終走不出“蒜賤傷農”、“蒜漲農民收益不漲”的怪圈,有關部門是視而不見還是毫無辦法?菜價連年飛漲,僅僅因為“價格漲幅與往年同期持平”,就可以成為心安理得、掩耳盜鈴的借口嗎?
“菜籃子工程”出現問題,負責任的“有關部門”應該仔細調查一下原因,而不能簡單地看一下“市場菜價調查”,再像祥林嫂一樣不厭其煩地重復菜價貴的客觀理由,更不應該不負責任地把它歸結于無從問責的老天爺。
菜價漲了,究竟哪些漲了?為啥漲了?哪些上漲是合理的,哪些上漲是不合理的?漲在種植環節,還是銷售環節?如果是漲在種植環節,原因是啥,如何解決?如果漲在銷售環節,原因又是啥,有啥對策?是惠農政策沒到位,還是后期炒客抬高物價?是沒有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還是非市場的因素干預太多?
菜價飛漲,不能讓無助的老百姓聽天由命。要想做到服務于民,首先要懂得“柴米為貴”,進而對癥下藥、減少非市場因素,引導菜價按照市場規律合理浮動,最終才能不讓老百姓年年為“菜籃子問題”揪心。
(劉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