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二代”相約自殺背后的潛臺詞
5月4日,浙江臺州三名90后農民工通過網絡、手機等相約集體自殺,2人在喝下劇毒藥之后搶救無效死亡,1人被救活。三人家境都貧困,早早輟學,工作后面臨眾壓力,重負之下選擇自殺。日前,這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5月11日《都市快報》)
“富二代”開車撞人,“貧二代”相約自殺,這是網絡上針對這起集體自殺事件最震撼人心的一句留言。此時此刻,“富二代”的囂張與“貧二代”的無助在截然不同的鮮活事例面前畢露無遺。我們于是忍不住要問,“富二代”因為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里紈绔一些不難理解,可“窮二代”為什么就不能夠發奮圖強,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呢?要知道,我們的許多“富一代”就是從曾經的逆境里走出來的呀。
不能否定,這三名90后農民工之所以自殺有一定的沖動因素,比如幸存下來的阿友就說,他們三人在自殺前都喝了酒。但是,沖動是不是他們選擇自殺的理由呢?不是的,阿友的回答很清楚,他們喝酒只是為了壯膽,而不是因為喝了酒才想到要自殺,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好累,活著沒意思”。
好一個“好累,活著沒意思”。從這短短的7個字之間,我們看到的是這三名因為貧困早早輟學的男孩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高度概括。他們為什么會這樣,不僅是因為他們書念得少,更是因為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在阿友的空間里有這樣一句話,“還記得哥哥跟我說,你要好好學美發,以后回到四川,哥開個小飯店,你開個美發店,肚子餓了就到哥這里免費吃飯,哥到你那里免費洗頭。”
這是多么樸素的理想呀!理想是人生存的動力,是人生存的希望,有理想的人充滿激情,可一旦人失去理想或者覺察到實現理想遙遙無期,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不難想象,這三名90名農民工選擇自殺是因為他們在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面前選擇了逃避。換句話說,三名90后農民工相約自殺事件背后,折射的是“貧二代”因為上升渠道被阻隔過后的絕望情緒,是他們在嚴峻的社會現實面前選擇的一種另類“叛逆”。
有資料顯示,近些年來,重點大學里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在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中,農村學生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五成下降到兩成。農村學生考不上名牌大學導致的必然后果是,不同階層間的良性互動渠道正在越走越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處于社會下層和底層的農民子弟要想“魚躍龍門”,比登天都要難。
如果“富二代”和“貧二代”甚至“富三代”和“貧三代”成為了某種常態,就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那么,我們就應該反思,漸漸阻隔的上升渠道到了該疏通的時候了,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三名90后農民工相約自殺是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我們應該看到,改革分配機制和選拔機制,促進分配公平、教育公平和用人公平已經刻不容緩了。
(徐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