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應停止以德報怨
趙宏偉 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震前最新的日本政府及日本各大媒體的民意調查都顯示,80%以上的日本人表示對中國無好感或不信任。這就是我們努力了幾十年的日中關系的現狀。這80%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主要可歸結為四點:
第一,中國總是糾纏歷史認識問題,用以壓抑日本。但是,日本人很少有人記得,包括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無一不是日本方面先提起的。
第二,在海洋權益方面,中國企圖搶奪屬于日本的東海天然氣資源。但是,在日本很少有人提及,中國開發的氣田是在日本也承認的中國領有海域內,距日方據為己有的海域還有5公里之遙。
第三,中國企圖搶占“日本固有領土”釣魚島。但是,沒有日本人記得,日本戰敗后,不要說釣魚島,沖繩也被剝奪,在國際法上戰敗國沒有所謂固有領土。即使美國也從來沒有承認釣魚島的主權歸屬日本。
第四,日本人自認臺灣是東亞唯一的親日派,而中國就是要統一它這個唯一的“難兄難弟”。
日本的政治精英們對上述是非曲直實際上心知肚明。因此,他們選擇的對策是:第一,緊抱美國大腿,增加對華籌碼。第二,吵鬧中國。吵鬧的孩子多得奶,上述四大問題,它們的吵鬧總是得到中國的以德報怨,因此一直占著便宜賣乖。
但是,在遭遇了2010年9月的釣魚島風波和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的政治精英們認為日本遭遇的是“第二次戰敗”,并且還無法找回再起的信心。釣魚島事件中菅直人內閣的拙劣外交,逼著中國首次對日以直報怨,使得日本敗下陣來。日本精英認為,這無異于在亞洲、在全世界宣示了“中國是亞洲老大”;接著的震災,特別是核災難將日本打倒在地,淪為二等國。
鑒于歷史經驗和客觀現實,中國對日外交還是要遵循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何謂以直報怨?簡單地說,必須在上述四大問題上,公開地與日本精英和日本人民論清是非曲直。第一,要動員、運用好公共外交的全部工具,包括媒體操盤。第二,必須構筑國際框架,在國際平臺上論清是非曲直。比如說,廣招學者定期召開東亞領土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際平臺上,日本才有可能認理;盡管只達到心服口不服,或心虛口不服的程度,他今后也不敢再吵鬧了。在歷史問題上,2006年美國曾提出過開展美中日三國學者的共同研究,美國的目的也是用多國框架管住日本的歷史認識問題。以直報怨,論清曲直,就可以管控住中日關系中的問題,使之不被炒作者惡用。
何謂以德報德?簡單地說,就是互相幫助,但它是一種有公共機制支持的互相幫助。比如說,支援日本救災,除了送點東西之外,中國可以動員友好省市采取國內慣用的對口支援的辦法,搞幾項重建工程,那就成為公共外交了,影響力就大不一樣。
以德報德還可以借鑒國臺辦的經驗。比如說,可以以中央和地方的中日友好協會為平臺,向臺辦對臺灣同胞服務的那樣,為日資企業和留學生排憂解難。甚至可以考慮成立東北亞工作辦公室為日韓俄人員,成立東盟工作辦公室為東盟各國人員排憂解難,建成他們的家,把工作做到他們本國的領事館前面。這樣的有機制的以德報德,樹立的是國家的澤及四海的親民形象,增進的是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親近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西方媒體的惡意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