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校車安全?
據央視消息,甘肅幼兒園校車事故遇難人數達20人。其中校車司機與4名幼兒當場死亡,另有15人送醫不治身亡。
新華網蘭州11月16日電(記者 衛韋華)據甘肅省慶陽市安監局通報,16日9時15分,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下溝磚廠門口,一輛車牌號為陜D-72231的大翻斗運煤貨車與車號為甘M-A4975的正寧縣榆林子小博士幼兒園學生接送面包車相撞,致5人當場死亡,14人在送往醫院搶救中死亡。另危重3人,重傷10人,輕傷32人。
據介紹,發生事故車輛核載9人,實載64人。
接報后,甘肅省委副書記、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主任歐陽堅已從蘭州趕赴現場,組織指導開展搶救善后等工作。
目前,受傷人數和事故原因等詳細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新華社記者也已啟程趕赴現場。
某種程度上,紫荊花幼兒園的簡陋乃至校車奪命,荊州市機關幼兒園的“24小時不間斷地實時錄像”,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財政撥款的去向,影響了在兩家不同幼兒園上學的孩子不同的命運。
據《長江日報》9月15日報道,9月13日早上7點多,荊州市兩名年齡不到4歲的幼兒,彭藝惟和陳慶雪,被校車接到幼兒園門口后,被遺忘在校車上。當日,荊州市的氣溫高達31℃。下午4點,幼兒園放學后,司機打開車門才發現兩名幼兒,但她們早已停止了呼吸。
兩人的家都在荊州市荊州區太湖農場西門分場,都是留守兒童。彭藝惟的爸爸彭波在深圳打工,媽媽劉梅花在東莞打工,彭藝惟由奶奶在家照顧;陳慶雪的爸爸祁永才在佛山打工,媽媽陳長麗在廣州打工,陳慶雪由外婆和小姨在家照顧。事發后,兩人的父母才匆忙從廣東趕回荊州。
在百度內搜索一下“校車、悶死、幼童”,可以發現,類似的慘劇每年都有發生,僅在2011年已發生兩起。統計發現,這些事故所涉及的幼兒園多數都是民辦幼兒園,有的甚至是沒有辦學資質的“黑園”。
2011年8月29日,海南三亞一名3歲男童疑因睡著而被遺忘在校車內9小時,被發現時該男童已死亡。
事發幼兒園:三亞市吉陽鎮博愛雙語幼兒園。據人民網消息稱,三亞博愛幼兒園系三亞市教育局2009年10月8日同意籌設的幼兒園,事發時尚未完成籌設工作,未向市教育局提出正式設立申請,該園未經批準,在暑假期間私自招收學生屬違法行為。
2011年8月2日,安徽安慶3歲女童被遺忘在幼兒園校車內8個多小時最終死亡。
事發幼兒園:安慶市宜秀區育才雙語幼兒園。據《安徽商報》消息稱,該園是一家民辦幼兒園,證照齊全,2008年由現在的法人楊某某買入,2009年開始招生,學校的6名老師都沒有幼師證。
2010年7月31日,西安一名兩歲女童被遺忘在幼兒園校車內窒息身亡。
事發幼兒園:西安市新城區水泥制管廠幼兒園。據《華商報》消息稱,該幼兒園只是在新城區教育局備過案,但未通過教育局審批手續,屬于黑幼兒園。
每次發生事故之后,當地教育部門都會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管力度,加強“黑園黑車”整治力度,號召家長不要送孩子到不合格的學校和幼兒園就讀。
然而,在整治之余,沒有一個政府部門提及將對民辦幼兒園加大投入,只依靠行政監管,要真正改善民辦園的辦學條件無異于緣木求魚。同時,由于公立幼兒園數量有限,這類辦學質量比較差的幼兒園甚至黑幼兒園都有其存在的土壤,如果徹底取締它們,大批的孩子將面臨無園可讀的問題。
據前述《長江日報》消息,荊州市荊州區委宣傳部介紹,此次涉事的紫荊花幼兒園屬于非營利的民間組織,整個幼兒園有八九十名幼兒,幼兒園于2010年9月26日在民政局辦證。而據《楚天都市報》消息稱,家長們介紹,該幼兒園其實已開辦近10年。也就是說,在2010年前的數年間,紫荊花幼兒園長期處于無證辦學狀態。
《長江日報》消息稱,紫荊花幼兒園院子里只有一個簡陋的滑梯。走進教室,看到幾十張幼兒床鋪,樓上的租戶要上樓,就要從幼兒的床邊經過。
出事的紫荊花幼兒園校車車牌號為鄂D·15000,是一輛9座的東南富利卡面包車,但這輛車的車內經過了改裝:原裝座椅被拆下,換上的是一車長條板凳。家長們都說,這輛車經常擠進去20多個孩子。
從這些跡象看來,紫荊花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并不算好,跟荊州市區的幾家公立幼兒園相差甚遠。荊州市政府網上關于該市的學前教育欄列出了4家公立幼兒園。其中,關于荊州市機關幼兒園這所“老牌名園”的介紹中提到,該園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多功能演藝廳、電腦室、科學觀察室和美術活動室,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實時錄像,存儲和回放,“增強了安全系數,為幼兒和家長解除了后顧之憂”。
為何在媒體曝光一連串事故后,家長們仍敢將自己的孩子送進辦學條件極其一般的民辦幼兒園就讀?《荊州日報》2010年9月的一條報道曾指出,至2010年,荊州市中心城區有幼兒園156 所,其中公立幼兒園僅8 所,民辦148 所。盡管公辦幼兒園是家長心目中讓孩子獲得更好學前教育的首選,但是,公辦幼兒園的容納能力畢竟有限,多數家長只能選擇民辦幼兒園。
《南方周末》曾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幼兒園收費情況做過一次調查。調查顯示,各地的家長們普遍青睞的都是優質的公立幼兒園。但公立幼兒園普遍要價不菲,入讀門檻很高:公立幼兒園每個月的費用并不貴,多數是幾百到1000左右,但是入園時卻需要天價贊助費,從幾千到幾萬不等,最高的可達10萬元。有的公立幼兒園還需要“關系”,有錢也未必能進。
錢,“關系”,這些顯然是彭藝惟和陳慶雪的打工父母都沒有具備的。
公立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除了師資、辦學理念等區別外,最主要的內在差距就在于財政是否對此進行補貼:由于幼兒教育不屬于九年義務教育的范疇,政府對民辦幼兒園投入的公共經費幾乎為0,有限的經費幾乎都集中在建設公立示范幼兒園。
某種程度上,紫荊花幼兒園的簡陋乃至校車奪命,荊州市機關幼兒園的“24小時不間斷地實時錄像”,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財政撥款的去向,影響了在兩家不同幼兒園上學的孩子不同的命運。
值得慶幸的是,幼兒園應走公益路線已經成為共識。2011年是國務院2010年提出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一年。據中國政府網8月31日消息,按照地方為主、中央獎補的原則,政府將增加財政投入發展學前教育。“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500億元,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中央財政將安排“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支持發展普惠性、低收費民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