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啥不跟沙特談民主
從“永不改變的神話”“走入現實”
“石油就是命運”。德國《世界報》21日以此為題稱,作為世界上石油儲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沙特的命運一直和石油緊密相連。1973年和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讓沙特成為西方最重要的盟友。德國《焦點》周刊認為,沙特的命運現在也出現了“變化”。文章稱,“2011年以前,這里只有神話和寓言,‘似乎永遠不會改變’。然而,從突尼斯和埃及刮起的街頭示威風浪,也讓這個世界最大的石油國家‘走進了現實’”。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估算,沙特石油已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26%。得益于豐厚的石油收入,沙特也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幾十年來,沙特投入大筆資金修建了30個大型海水淡化廠,并通過3270公里的輸水管道輸送到各個城鎮。沙特的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總量的21%左右,在這個幾乎全部國土都是沙漠的國家,沙特能夠解決2300多萬人飲水問題,而且水價每噸僅相當于兩三元人民幣,沒有巨額資金支持,這種情況是難以想像的。
除了巨大的石油財富,沙特還擁有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和麥地那,是全球穆斯林“一生至少去一次”的地方,宗教影響力可想而知。1986年,時任沙特國王法赫德下令用“兩圣地監護人”替代“陛下”稱呼,突出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宗教地位。
一名在沙特生活工作多年的華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總體來說,沙特民眾在中東屬于非常富裕的,但沙特的貧富差距遠大于其他幾個海灣國家。這名華人曾到一個沙特富人家里做客,驚訝地發現這名沙特富人的家簡直就是“大沙漠里的人造江南水鄉”。此外,在高墻圍起的巨大院落里,近百個外國傭人不僅要服侍十幾個主人,還要負責飼養主人喜愛的鷹、獅子等“寵物”。
這名華人說,沙特民眾有一些抱怨,主要針對的是社會不公平。社會上最“窮”的那部分人也確實面臨結婚難、住房難等問題。但他同時說,結婚難這種問題實際主要與其社會風俗有關,沙特人婚禮一般都辦得非常排場,男方還要向女方交一大筆禮金,F在沙特政府向青年提供無息貸款解決結婚難,又花大筆錢補貼民眾購房,人們的抱怨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