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官”的安全感哪里來?
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21日發布的《“裸官”監管調研報告》讓外界大吃一驚。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近一半公職人員認為配偶子女“可以擁有”外國國籍或者外國永久居留權。報告指出,高級別公職人員對“裸官”更寬容,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個結果表明,高級別公務員不僅缺乏政治生活中的安全感,對未來也缺乏確定感。
“裸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08年7月民盟盟員周蓬安先生寫的一篇題為《還有多少貪官在“裸體做官”》的文章里。此文講的是因貪腐被判刑的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龐家鈺。后來媒體用“裸官”指稱那些配偶、子女均不在國內的公職人員,尤其是高級公職人員。
過去新聞報出來的“裸官”,多數是高級官員,因為他們的能力和財力,足夠讓家人在國外購置房產,讓子女在國外就學創業,尤其是在發達國家。近年來,從新聞報道上看,“裸官”現象有向低階公職人員蔓延的趨勢,一些處級、科級干部居然也“裸”了。這個趨勢說明,做“裸官”,“裸”做官,已經是很大一部分公職人員的共識。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國內官員家屬在北美、澳洲、歐洲購置豪宅的新聞可謂此起彼伏,許多外媒也在討論“海外官二代”的問題,這是國內“裸官”現象的延續。也許他們會說,國外的教育條件好,空氣質量高,房屋有永久產權,奶粉和豬肉都很放心,為什么不去?這些原因當然都對。問題是,作為忠黨愛國的黨員干部,不能與黨與國休戚與共,這遠非上述原因可以解釋。
做“裸官”,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隨時走。也許是因為貪腐,擔心被調查。也許是因為政治斗爭,擔心被拿下。也許是因為得罪了人,擔心被報復。也許是對未來沒希望,擔心大的社會變動。總之,“隨時走”的這種心態,暴露出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即便是他們手中的權力,也不能給他們安全感——— 毋寧說,正是手中的權力才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把妻子兒女放在國外,自己隨時揣著各種護照,這才有安全感。可以說,這是一個理性而實際的選擇,也是符合他們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我很能理解他們的選擇,也許在這個圈子里,這才是他們樂于討論的共同話題。當近一半的高級官員都認可做“裸官”這一行為時,就說明這種不安全感其實已經彌漫到整個公職人員群體里。
以前做“裸官”還只是低調秘密地進行,現在他們已經不為這種行為做掩飾或是辯解了。于是最可怕的現象出現了:我們的公職人員在用出國逃避的方式面對即將出現的種種的政治上以及個人的難題,而且他們已經做好了逃避的準備。對大眾而言,他們絕不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公職人員,工作無非就是做和尚撞鐘而已。
這個群體已經集體默認了當下的政治現實,并且他們還沒有(也不會有)改變這種政治現實的打算。也許是他們有準備,所以不打算改變;也許是他們不打算改變,所以去做了準備。這真是絕望之后的絕望,留下來的人怎么辦?我本來以為,這只是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誰料,他們真的可以從容不迫地講出來。(賈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