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碾壓者”為何目中無“人”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2/2/24 8:50:08 來源:貴陽新聞網(wǎng)-貴陽晚報
凱里一名3歲半的男童,在其所居住的小區(qū)內(nèi),被一輛越野車撞倒后遭遇二次碾壓,當(dāng)場死亡。對此,越野車司機(jī)稱自己并非故意。
這很難不讓人想起剛過去不久的佛山小悅悅事件。這個年僅2歲的小女孩,當(dāng)時也被同一輛面包車兩次碾壓,當(dāng)事司機(jī)也稱自己不是故意的,以為是撞到了東西,而不是撞到人。
為什么會一再出現(xiàn)這樣相似的“事故解讀”——司機(jī)撞到了人,卻意識不到自己撞到了人。一條鮮活的生命蹂躪于車輪之下,駕駛員是沒看見淋漓的鮮血,還是沒聽見撕心裂肺的慘叫,抑或是感覺不到方向盤下有個肉團(tuán)團(tuán)的柔軟物?
如果“是”,如果以上假定是真的,那么可以想見,司機(jī)的眼中沒有生命,至少可以說,對生命很淡漠,從感官上、感情上來講都很淡漠。因?yàn)榈院鲆暎驗(yàn)榈詻]有感覺,連自己撞到了人,都可以做到“沒感覺”。
如今培養(yǎng)駕駛員,方法很簡單,考了駕照,練習(xí)熟了,就能上路。這樣“批量”出來的駕駛員,掌握的無非是一些“術(shù)”的東西,操作技能熟了,也就是個“熟練工種”。可是,駕駛就是這么件簡單活兒嗎?要知道,駕駛員握的是方向盤,面對的卻是活生生的人;就像老師,拿的是粉筆,演講的對象卻是學(xué)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駕駛員和教師一樣,是一項(xiàng)面對人的工作,因而首先要明確一點(diǎn)——對人負(fù)責(zé),這是上路前之必要。
假若駕駛員眼中沒有人,心中沒有人,那么,他會懼怕街頭的花壇、行道樹甚至是一塊磚——因?yàn)檫@些障礙物有可能傷害到他的愛車呀——但他不會懼怕車前玻璃有一個人。因?yàn)椋?dāng)車與人相撞的時候,最終倒下的,總是生命;而車輪,依然可以輕松碾過血泊。(梅花醉)
事件回放:
三歲幼童小區(qū)內(nèi)被車撞 慘遭遇二次輾壓(圖)
http://www.zhxpm.cn/news/sh/201202/788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