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的不光是官富二代,更多的是“窮二代們”
資料圖
中新網博客訊 本來,“坑爹的二代”是指那些父母是公職人員或者經商有權勢、有關系、有后門的二代子女。甚至成為當下熱門話題。
其根源除了社會制度帶來的世襲困境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存在的人文精神潰散。
當然,也包括郭美美、齊B小短裙"周蕊之類干兒女無情地坑權貴干爹的神奇插曲。
事實上,“坑爹的二代”也包括一些靠自身努力無法改變命運的苦孩子。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
而這些家庭多數是普通寒門。
僅僅由于身處體制內外,中國公民在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住房等國家福利層面竟分成四大階層:占據塔尖的是公務員、其次是事業單位、再次是企業職工,最后是農民。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養老金雙軌制”的退休制度: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這使得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達到3倍之多。而我國的醫療保險則根據人群的不同,被劃分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下稱職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下稱居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下稱新農合)”。
在社會保障存在整體投入不足,嚴重不公的今天,這些無權無勢的爹們繼續撫養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顯得勉為其難。有觀察家指出,對于一個并不富裕的“啃老家庭”,若變相剝奪相關社會福利,只會惡化“粥少僧多”的困境,未必能夠鞭策子女“勵志”,相反會逼父母“節食”。
有關調查顯示:4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啃老者“缺乏積極的就業精神”。這樣的批評不無道理,但卻非最核心根源。
而且靠簡單的宣傳教育不足以幫助這些窮二代們棄暗投明,走向自尊自立自強之路。
其實,這些坑爹的苦孩子遇到的卻是現階段日益加劇的就業困境——就業不公又是其中焦點難題。
宏觀管理部門已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調低至7.5%,這是2005年以來,中國首次調低GDP增速預期目標。據測算,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就可能喪失100萬個就業崗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說,當前中國的就業形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最主要的矛盾是總量的壓力和結構性的矛盾并存?偭繅毫褪墙衲瓿擎傂枰才诺木蜆I人數達到2500萬人,其中超過一半是大中專畢業生,同時還有900萬左右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結構性矛盾則是指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招工難主要體現在技工和一線普工同樣短缺,就業難主要是大學生就業難。
在階層固化、寒門子弟靠奮斗獲得上升的通道日益狹窄的今天,無疑會成為這個矛盾最重要的買單者,啃老現象也增添了更多現實的溫床,變相轉化為社會保障的沉重壓力。也就是說,拼爹替代了拼搏,導致相當一批寒門被迫選擇了啃老。
此前,全國人大代表馬宗林表示,在某些行業,甚至包括公務員行業,現在是“血統決定了身份,身份決定了收入”,老子是干這行兒的,兒子進這行的門檻就會低。因此呼吁消除機會不公,打破壟斷行業血統藩籬,還社會以生氣。
短期而言,要實現就業公平,除了保障含金量最高的公務員考試進一步公平公開公正之外,將全民選拔模式向效益好、福利好的壟斷央企拓展,為寒門提供更多優質崗位博弈的機會,也捎帶腳降低其爹媽的沉重撫養負擔,可謂雙贏的善舉——建議兩桶油做首批試點單位。
從長遠看,需要進行深層體制變革——實現更合理公平的收入福利分配機制,權力全面退出微觀經濟,破除壟斷,給市場按照法治的要求為寒門子弟創造更廣闊的實現自我的舞臺。
畢竟,靠血統定崗位不僅危及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還會激化社會矛盾,成為社會穩定的巨大隱患。
溫總理在兩會答記者問時強調:要為所有的人創造一個學習、就業和創業的均等條件,讓他們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
以公平正義的名義,中國改革已經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