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值得關注
南方日報消息 隨著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加速,已導致這一帶氣候異常,自然災害多發,甚至還有許多我們尚無法預知的后果,直接威脅著山腳下世代生活的各族人民。
剛剛過去的一個星期,筆者結束了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印度境內的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和噶倫堡等地的旅行,一路聽聞的情況不容樂觀。
在噶倫堡,我看望一位年長的朋友,年近八旬的老人家住在山頂上一處美式洋房已近50年了,一直以來依靠自己開辦的一個掛面作坊維持著簡單的山居生活。這盤小生意不但解決了他一家的生活所需,而且也為附近數萬山民提供了生活的便利。這里沒有自來水供應,全靠每年雨季從屋頂積存流到水窖里的15萬—20萬加侖雨水,經凈化后使用,保障著每天生產掛面的“工業用水”和一家人的生活用水。同樣的蓄水方式,也供應著喜馬拉雅山南麓多個山鎮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在這里借住的幾天里,筆者也學著主人的節水生活方式,一直非常小心地使用每一滴水。
據了解,喜馬拉雅山區南麓一帶的年降雨量今年減少了近30%,老人的掛面作坊產量也因連年缺水而不得不逐年遞減,生意越做越小,原有的20多名工人也減到現在的十幾個人,今后的生意還能維持多久不得而知。這座住了50多年的老房子,還有那郁郁蔥蔥的花草和樹木,不知多久以后,將會變得荒蕪?老人說起這些時,流露出一臉的無奈和些許的悲哀,也讓筆者感到心情格外沉重。我不能肯定,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區會不會如同山北面一樣變得干旱少雨。但是,這里人們的生活已經受到很大的影響,那些千百年來生活在山林里的猴子和雪豹們會不會失去原本充足的食物和水?不知它們將會遷移到地球的哪一處地方或就此漸漸從地球上消失?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有1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全世界水量的97%是海洋咸水,淡水資源僅占2.5%,其中大部分被冰雪凍結在南極洲、格陵蘭島及喜馬拉雅山等山脈,全球只有不到1%的液態水在河流、湖泊和水庫里供人類使用。全球氣候變化將使世界水資源短缺形勢更加嚴峻。如果氣候問題不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到本世紀末,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淡水湖泊水位都將達到最低水平,而世界各地已知的氣候規律將遭到破壞,將會對各種物種的分布造成威脅。
可喜的是,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的國家和人民已經開始認識到這個危機。中國和印度近日簽署了《中國政府和印度政府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協定》,將加強在減緩、適應和能力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尼泊爾內閣全體成員則計劃在本月底喜馬拉雅山一處營地舉行內閣會議,借此呼吁各國采取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隨著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加速,已導致這一帶氣候異常,自然災害多發,包括冰川湖泊面積迅速擴大、季風季節時間改變以及干旱少雨、森林火災增多等,甚至還有許多我們尚無法預知的后果,直接威脅著山腳下世代生活的各族人民。當我行走在大吉嶺山間公路上,遙望不遠處錫金一帶的雪山時,我真擔心有一天它們不再是白雪皚皚。而事實上,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喜馬拉雅山地區,不論是在南麓的印度和尼泊爾,還是在一山之隔的中國。
本月8日,在中國召開的“2009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上,與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水危機引發疾病、死亡和戰爭,將是本世紀人類可能面臨的最嚴峻挑戰。重要的是,全球性的問題,必須由全世界聯合起來應對,不能為了一國、一地區的利益而放棄或推諉應負的國際責任。特別是那些作為資源消費大國的發達國家,更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否則,一任全球氣候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環境,當有一天大吉嶺不再有茶園,昔日的喜馬拉雅成為一個神奇的傳說,那時我們或我們的后代將悔之晚矣。
(韓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