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承諾農民工吃飯隨意付錢 被人說神經病(圖)
大河網消息 打工12年的孫得坤,用攢下的2萬多元建“農民工之家”。但現在設想中的“農民工之家”成了小飯店,而且飯店剛開業就難以維系了。
“農民工之家”吃飯不要錢 被人說是“神經病”
昨天下午4時許,鄭州市隴海路與南關街交叉口西側,行人車輛熙熙攘攘。孫得坤坐在自己剛開張的名為“農民工之家”飯店里,搓著凍紅的雙手,望著門外。
這家新開張的飯店里,除了孫得坤,空無一人。簡陋的裝修,不起眼的招牌,很難吸引行人的眼球。終于有人推門而進,卻是一個上門發傳單的。
“來我這吃飯的農民工,隨心意給錢。”孫得坤說,這個能隨心意付錢的人群,是真有困難付不起錢,而不是口袋里有錢故意不給的農民工。但是開業兩天了,來的人寥寥無幾。
1月6日早上,一名男子進店要買兩塊錢的包子。孫得坤看對方穿著普通,就主動問他是不是農民工,并表示如果是農民工可以不掏錢。對方聽后,丟下兩元錢和一句“我不需要施舍,你是不是有毛病”就離開了。孫得坤說,這些讓他有些心灰意冷。
開業沒幾天,飯店要關門
39歲的孫得坤來自周口市扶溝縣白潭鎮東孫村。1997年,他開始在鄭州做廚師。12年的打工生活,讓孫得坤體會到打工者的不易。“農民工最需要一個臨時落腳的地方。”
他設想,辦一個為困難的農民工兄弟免費提供飯食,并免費提供招聘、維權信息的“農民工之家”,而且能有盈利維持“農民工之家”的運轉。
2009年12月,孫得坤拿出全部積蓄2萬多元,先在航海路與通站路交叉口附近,租了一個有5間房的飯店。“飯店的雅間都改造成臥室,擺上高低床,預計能住上40人,大廳仍當飯店。”后來因為房租價格的原因,“農民工之家”又搬到了隴海路上。
購置完所需器具,又做好招牌以后,2010年1月6日“農民工之家”開張了。但是孫得坤說,自己都沒想到,“農民工之家”到最后成了眼前的這副模樣。這里既不能為農民工免費提供住處,又不能提供免費用餐,只是個招牌上寫著“隨心意給錢”的普通小飯店。
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經營
孫得坤說,自己的力量有限,希望媒體幫忙,讓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畢竟人多力量大,出的主意也多。”
孫得坤認為,目前需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和自己共同經營“農民工之家”。
“誰家有閑置的衣服、被褥、桌椅板凳,可以拿到店里,我們把衣物轉送給有需要的農民工,使大家都知道‘農民工之家’這個地方;希望能找到租金便宜的房子,減輕‘農民工之家’經營初期的成本壓力;更希望有市民能為‘農民工之家’如何經營出點子。 ”孫得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