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9成乞丐吃“專業飯” 收入不菲薪水超白領
四川新聞網消息 活躍在成都街頭的流浪乞討者中,9成是“職業乞丐”。近日,成都市民政局公布相關調查數據,提醒市民擦亮眼睛,謹防愛心被愚弄。記者連日暗訪發現,很多職業乞丐靠可憐的外表博得人們同情,達到成功行乞的目的,他們收入不菲,薪水超過白領。
記者暗訪:“定點”守候 女乞丐討到上百元
成都市草堂街辦工作人員介紹,一環路西二段靠近省醫院停車場的人行街道上有名女乞丐很“敬業”,無論日曬雨淋、寒冬酷暑,幾乎每天早上到晚上都在此地乞討。
昨日上午11時,記者在現場看到,女乞丐二十出頭,脊柱嚴重扭曲變形,右小腿上綁著石膏。由于女乞丐身材矮小,乍一看還以為她是一個未成年人。她坐在人行道中間,端著一個黃色的鐵碗,嘴里不停嘮叨……當街上人流稀少時,女乞丐做出驚人之舉,只見她費力地挪動半米,背靠人行道的灌木叢,竟當街解手。
不過,女乞丐可憐的外表還是博得了不少過往市民的同情,不到一個小時,10多位市民陸續把錢丟在她的鐵碗里。見鐵碗里的錢裝滿了,她警惕地張望了一下,然后迅速地打開胸前的包,把錢全部倒入包內。中午12時40分許,一位6旬太婆推車路過時,竟掏出了一張百元大鈔,放進女乞丐的碗中。其實,太婆穿著一般,自行車也很破舊。
商家推測:有人操縱殘疾女行乞
“哎,又一個老人的愛心被蒙騙了。”一旁做生意的張先生介紹,女乞丐在這里討錢已3年多了,她身體殘疾,可能患有侏儒癥。每天早晚,都有人來接送女乞丐,中午還有人給她送飯。附近一位女老板還和女孩有過攀談,“她說著一口普通話。”女老板說,殘疾女孩向來十分警惕,問她啥子都說“好”,“不過她有一次無意中透露,她一天收入至少400元,可是天知道,其中有多少能落到她自己手中呢!”女老板認為,女孩可能被人操縱。
經過草堂街辦調查了解,殘疾女孩是安徽人,他們對她進行過多次勸導,表示可以給她提供幫助,她卻一直念叨著自己哪里也不去。根據現有的政策,對于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政府實行救助的前提必須是對方自愿,由于殘疾女孩堅持不進救助站,街辦最后拿她沒辦法。
部門說法:市救助站:乞丐職業化 他們不差錢
“市民愿意給錢,給流浪乞討人員提供了土壤和溫床,收入能夠保證,他們可以把行乞作為一種職業。”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長羅麗說,職業行乞者真正的目的是斂財。
根據救助站多年的調查了解,這些“職業乞丐”大多來自甘肅、河南、安徽、貴州等地,通過可憐扮相博取同情,往往能夠“外出磕頭乞討,回家蓋房蓋樓”。
據悉,一對來自外省的行乞老年夫妻曾經被勸進市救助站,按照規定,他們進站時必須先洗澡,但兩人雖然都是渾身破破爛爛、骯臟不堪,卻說什么都不肯配合。好不容易說服他們后,工作人員清理發現,他們的衣服里藏了多達上千元的零鈔,甚至還有一張存折,里面存了好幾萬元!
市民政局:愛心施舍時 請多個心眼
“成都的流浪乞討人員90%以上都是職業乞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市民政局副局長邱偉果斷地說,對于這些乞丐,相關部門“非常頭痛”。市民政局日前曾經專門組織工作人員上街進行勸導和救助,在人流量較大的醫院和車站附近,被問及的流浪乞討人員無一表示愿意到救助站去。
據悉,作為一項公民的基本權利,如果流浪、乞討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生存方式,政府部門也無權干涉,所以對于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和城市管理問題,是“困擾了很久的世界性難題”。對于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有“自愿、無償、依法”三大原則,所以光是政府部門采取行政手段,往往是治標不治本,還需要社會各界的聯動配合。邱偉副局長呼吁,市民對流浪乞討人員抱以同情之心的同時,要多個心眼仔細分辨。
962111熱線互動:說說你施舍乞討者的那些事兒
想必多數人都有施舍乞討人的經歷。當看見對方可憐兮兮的模樣、凄凄慘慘的經歷,我們的同情心會驅使我們停下腳步,掏出幾個子兒。你能否分辨誰是真乞丐,誰是“職業人”?如果發現被騙了,你心里會怎么想?以后還會不會繼續慷慨解囊?對于乞丐我們要不要幫?又該怎樣幫?歡迎讀者撥打晚報熱線962111,分享您的經歷和體會,貢獻你的點子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