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84名兒童血鉛超標續:事故認定遭質疑
據中廣網消息 北京7月27日消息(記者劉黎 陳鴻燕 實習記者焦源源)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20分報道,云南鶴慶血鉛超標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和村民對原因的判斷各執一詞。村民們懷疑村子周圍的企業排放的氣體損害了他們的身體,但政府對血鉛超標原因認定的公告中,沒有任何涉及企業的字眼。
這起血鉛超標事件的原因真的如公告中表述的一般明了嗎?政府部門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雖然北衙村有辦鉛廠的歷史,也有不少村民有過鉛中毒的體會,但孩子們血鉛超標還是頭一次。絕大多數村民都認為,村子周圍的鐵廠、鉛廠是罪魁禍首。
村民:“我們那邊有鐵爐、鉛爐,我們就懷疑那些煙。”
采訪過程中,村民們提得最多的污染源是凌云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150立方的煉鐵高爐。村里唯一一個幼兒園正對面幾百米外的半山上就是這家公司,村民們叫它力量鋼鐵。公司院子里的一排排桉樹幾乎枯萎,樹葉大多變成了褐色。煉鐵高爐的旁邊有個四五十米高的煙囪,公司副總馮濤解釋說,他們公司不排鉛,排的是一氧化碳。
記者:“一氧化碳在下面是看不見的吧?”
馮濤:“它有時會有一些。”
記者:“從下面看有了顏色是怎么回事?”
馮濤:“真正煙囪里面沒有。可能是爐子這么高,有些剩料有時沒有密閉住,但是很少,很短時間。實際上看到最多的是一下一股水蒸氣,就是冷卻鐵的時候。”
馮濤說,企業排放的氣體都是達標的。記者向當地環保部門求證,企業排出的氣體包含哪些物質?是否含鉛?鶴慶縣環保局副局長朱雪平承認,平時給企業監測粉塵、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從來沒測過企業排放的氣體到底含不含鉛,含多少鉛。
朱雪平說,發現北衙村民血鉛超標后,6月24號,云南省、大理州組織相關人員又對企業排放的氣體含量做了檢測。
記者:“做鉛了現在有沒有結果?”
朱雪平:“明確的結果應該是有了。他們反饋給我們是達標的。企業的排污是達標的。”
記者:“光給你們一個籠統的回應?”
朱雪平:“嗯。”
記者:“沒有具體的哪個達標哪個不達標?”
朱雪平:“嗯。”
朱雪平說,做完這次檢測,凌云公司6月底就停了產。
記者:“監測是正常的,干嗎要停產?”
朱雪平:“要調查分析北衙地區的環境,根據工作的需要。”
朱雪平告訴記者,環保部門對企業的工作分為兩部分,一是監測,二是監察。監測是一年做一次,監察是每個月兩到三次,從凌云公司2006年成立到現在,四年時間里,鶴慶縣環保部門對這家企業排放氣體的監測一共做過三四次。
鶴慶縣對企業的排污情況說得是這樣不清不楚,而從一開始就對引起當地兒童血鉛超標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在鶴慶縣政府的公告中,當地村民用土法“小氰池”提煉黃金被指是引起兒童血鉛超標的直接原因。這一說法,多數村民都不認可。“小氰池”煉金排出的氣體含有多少鉛元素?政府又是怎樣做出這一判斷的?。
2001年起,北衙的村民開始用“小氰池”煉金,村干部說,北衙有523戶村民,采取土法提金的有接近一半。在當地村民眼里,“小氰池”就是個聚寶盤,煉金的過程雖然也有氣體揮發,但多數人認為,對身體的影響不大。
村民:“它不影響多大,煉金不在家里煉,兩個小時就解決了。”
鶴慶縣外宣辦張副主任說,用土法煉金,當地政府判定為違法行為。
張副主任:“一是礦產國有,有的老百姓偷礦,有的是從礦山附近撿的,原料進這一塊是違法的。另外,煉金用到的氰化鈉是劇毒化學藥品。”
既然是違法行為,政府自然要嚴厲打擊。鶴慶縣環保局副局長朱雪平介紹,2001年北衙村的小氰池建在戶外,當地政府曾大規模取締過,之后每年會發現兩三戶建戶外小氰池,2006年取締了最后一戶。之后村民就轉移了陣地,把小氰池移到了自家院子里甚至是屋子里,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記者:“您覺得在對小氰池的監管上,環保部門有責任嗎?”
朱雪平:“小氰池的監管是屬于多個部門的,它涉及到危險化學藥品的使用,還有礦石的監管,作為我們環保部門,它通過了小氰池的選金行為,倒出來的尾渣是我們環保部門監管的,其他方面是其他部門監管的。我們縣里多個部門也是在配合著,隨時進行打擊。”
然而“小氰池”在這種“隨時打擊”中卻一直在隨時生產,不僅如此,煉金的工藝也在不斷改進。過去浸泡、置換、提純整個周期要20多天,現在只要三五天就能完成,其中的奧妙就是加了不少化學藥品。
朱雪平:“原來的小氰池浸泡出來再進行高溫處理,現在的小氰池工藝浸泡出來高溫處理要就硝酸、硫酸,改變了工藝。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湖南、貴州人涌進來很多,租了房子在搞。當地人還是用傳統方法的多。現在都是外地人在做。”
記者:“外地人造成這次鉛污染?”
朱雪平:“這個也是主要的一個原因。”
朱雪平解釋,正是工藝的變化導致小氰池煉金排出的氣體有了質的變化,鉛元素的排放也是由此而來,最終導致了大規模血鉛超標的惡性后果。7月份,已被關閉的一戶小氰池又在白天偷偷煉金,循著煙塵,云南省、大理州、鶴慶縣三級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村子里布了四臺設備,對“小氰池”煉金排放氣體中的鉛含量做了監測,這在當地也是首次。
朱雪平:“當天我們擺了四臺儀器,小氰池加工提純戶的這一個,它的(鉛)超標值就比同一個村其他區域,超標一倍多。”
關于空氣中鉛含量的對比數據,環保部門只做過這么一次監測,朱雪平說,政府部門對血鉛超標事件原因的認定,在數據上的判斷就是以這次監測為基礎的。
僅憑一次監測結果,就判定小氰池煉金排出的氣體是導致84名兒童血鉛超標的直接原因,而對村民高度懷疑的企業排放卻從來沒有做過鉛含量的檢測,這也就難怪村民對血鉛事件的原因不信服。
據了解,由大理州派出的專家組正在鶴慶對血鉛事件的原因進行深入調查,希望他們能夠盡快給出更詳盡、更權威的答案,從根本上制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有關事件進展,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