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微博懸賞征集破案線索 網友幫忙幾天破案
在官方微博上,廈門警方懸賞通緝幼童被殺案嫌犯,短短6天時間,該微博被轉發1萬多次,收到線索100余條,隨即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幾乎同時,江蘇常州天寧警方也利用微博“淘兇”,征集殺人犯線索,并7天破案。
微博因其互動及傳播快的特點,甫一問世就備受關注,很快成為繼網絡新聞發言人、QQ等官方“觸網”途徑后,又一全新的官民溝通渠道。
在網絡時代,政府應該如何加強官民溝通、處置公共事件,也成為部分基層官員和學者關注的焦點。目前,官方“觸網”漸成趨勢。然而,是否成常態機制仍需謹慎對待。
淘兇
警方利用微博
破獲命案
11月23日,一條“懸賞尋尸全城通緝”的消息出現在“廈門警方在線”的新浪微博里:“11月14日,一具女童的尸體被沖上高崎附近海灘,最后‘陪伴’她的只有一身破舊的衣褲和一個編織袋……警方懸賞5000元征集線索。”隨后,廈門警方持續更新了辦案過程。
之后,這條微博在網絡中持續發酵。短短6天,該微博收到網友評論3000余條,轉發1萬余次,網友提供線索100余條。
11月29日,民警通過網友提供的線索,將犯罪嫌疑人——被害女童的父母抓獲。
幾乎就在同時,另一場微博“淘兇”也在江蘇常州緊張展開。
11月26日,江蘇常州公安局天寧分局工作人員在官方微博“天清地寧”上發布“天網1號”懸賞令,懸賞500元至1萬元向網民征集命案線索。8天后,“天清地寧”發布結果:在一網友的勸說和陪伴下,犯罪嫌疑人常學軍歸案。
這兩案,開創了微博“淘兇”先河。
趨勢
303個公安機關開通微博
一直關注廈門警方微博緝兇的網友張喆看到結果后感慨:“要相信網友的力量。”
在他看來,警方自通過微博發布通緝令后,命案進展可用神速來形容:“就好像警方和網民集體演了一部偵探推理劇。”
2010年7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網民達4.2億人。而根據新浪微博公關部毛先生提供的數字,目前,僅僅9個月,全國有303個公安機關開了微博。
原因
微博幾何式裂變傳播提高了破案效率
無一例外,政府以及公安微博的關注度都很高,“天清地寧”粉絲有3000多人,“廈門警方在線”粉絲突破2萬。
江蘇常州公安局宣傳處工作人員謝先生稱,常州公安局的微博由民警24小時打理,警方利用此搜集破案線索,并進行信息公開,“案件得以迅速破獲。”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張淑華表示認同,微博有警務信息公開的功能,辟謠、提醒、直播案情,體現出了透明度。同時,由于中國網民對網絡的參與性強,“幫助警方破案,既有公民的社會責任在里面,也是為自己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張淑華認為,最主要的是,微博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渠道,信息通過微博呈現出幾何式裂變傳播,“警方恰恰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廣開信息渠道,使得破案效率大大提升。”
探索
利用網絡互動河南已“試水”
針對警方利用微博破案一事,鄭州市負責警務宣傳工作的一位民警認為,“這是個好的事物,還是一個什么樣的事物,需要很多真實案例嘗試以后才能說明。”
事實上,鄭州市委、市政府和公檢法機構已開始“試水”網絡問政。
今年7月17日,鄭州市委、市政府網絡新聞發言人ZZIC第一次出現在網絡論壇中,截至10月29日,受理網絡事項4169件。對發生在鄭州境內的重大熱點事件,ZZIC大都能迅速給出回應。
除此之外,8月19日,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開通“愛說話的朋友們”QQ群。這一QQ群被輿論評為“第二信訪接待室”,從一開始,就受到了輿論和網友熱捧。
疑問
1問
是否會成為形式主義?
就在各地基層政府和公檢法系統頻頻“觸網”之際,有關此事的爭議也始終沒停止。
有網友樂觀地認為,政府觸網推倒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圍墻,使雙方交流更加方便,意見也更容易被接受。但也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何避免這一新事物“擱淺”,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既然扎根于網絡,一些官方微博已漸有網絡氣息。不少警方微博上,已習慣使用網絡用語,比如,“天清地寧”在網絡緝兇時,用了“淘兇”一詞。
但河南商報記者看到,有些發布官話習慣并沒有徹底改變。部分微博發布的內容,除了案情公布外,還有不少生硬的工作動態。例如,“平安肇慶”是最早開通的警方微博,它的前15條微博全部都是自宣材料,“宣傳味”和“官味”很濃。
網友張喆擔心,官方微博、法院QQ,可能會成為一些地區“局長信箱”的翻版,熱鬧一陣就淡出公眾視野。
“披的是網友外衣,說的卻是官話。”有網友表示,這樣的警方微博不可愛。
2問
模式局限如何突破?
同時,任何一種政府“觸網”模式都有局限。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開通了“愛說話的朋友們”QQ群,但鄭州市民張喜玲想投訴自己的案子,卻“不知道在哪找群號”。
另一方面,由于群容量只有200人,而要求入群網友達到5000多人,開通4天后,河南省高院網上即發公告,稱“敬請網友諒解,不要再申請驗證”。
“目前運轉方式適應網友的要求,也利于網友問題的解決。我們不貪大求多,那樣網友的問題解決不了,兌現不了承諾。”河南省高院網絡辦主任陳海發解釋。
陳海發說,QQ群是流動的,“發表完意見和建議就給后來的網友騰位置,給后面的網友說話的機會。”
3問
怎樣避免傷害公信力?
張淑華認為,在網絡間傳遞信息,一方面會澄清謠言,有利于政府的信息公開;另一方面,因為網絡語言的自由隨意,又難免會在傳遞信息中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負面影響。
針對這個問題,此前, 廣東省公安廳宣傳處處長鄧建偉接受采訪時曾說,警方開的微博,傳遞的是公眾安全信息,一定要準確、權威,不允許有半點兒虛假。
張淑華認為,因為官方微博、QQ、論壇等只是工具,最終發布還是靠人,怎樣避免不被利用而散播謠言及如何區別好壞都需要討論。
“這也需要發布者有一定的新聞意識、文字能力和網絡能力。”張淑華稱。
未來
是否成常態機制對政府提出高要求
12月1日下午,“廈門警方在線”發布,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召開警務博客工作推進會,推廣將警務博客運用于公安工作。“目前警務博客已經成為警民溝通的重要交互工具”。
張淑華認為,政府“觸網”的嘗試值得肯定,但推廣要持謹慎態度。
她認為,政府“觸網”尚在嘗試和探索中。“它需要一個更為成熟的運作機制,不能一出現新模式就大量推廣。”
張淑華說,目前的機制本身并不成熟,需要大量事實來證明“觸網”模式的可行和有效,才能慢慢成為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常規渠道。
“比如,是否可把幾種‘觸網’模式融合到一起。”張淑華說,同時,這也對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需要以更及時、更公開的姿態去面對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