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棄女童無出生證明難上學 親生父母二度失蹤
本報訊(記者于杰)2002年,在京打工的東北人華樹軍夫婦在航空醫(yī)院附近撿回一個棄嬰,取名華老美。7年后,老華夫婦找到了女嬰的親生父母,但對方先后兩次不辭而別。近日,眼看著老美已經(jīng)9歲多了,卻由于缺少上戶口必需的出生證明而難以上學,華樹軍夫婦找到本報,希望能幫他們找到持有該證件的女嬰親生父母。
醫(yī)院門口撿回棄嬰
華老美快10歲了。每天早上,在門口看到比她大的孩子上學時,她都會沖母親謝秀華喊:“媽,我也要去。”謝秀華稱,這時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訴她,“等找到你媽了,就能去了”。聽到這句話,華老美準備咧嘴哭,謝秀華趕緊將她領(lǐng)進屋里哄笑。
華老美是謝秀華的養(yǎng)女——2002年8月27日早5點多,謝秀華的丈夫華樹軍蹬三輪拉活兒,路過民航醫(yī)院附近一學校門口時,看到地上用紅毯子裹著一個棄嬰。趕著去拉活兒,華樹軍給妻子打電話,讓妻子去看看。見孩子可憐,謝秀華趕到后,就把棄嬰抱回了家。“我們沒文化,也不知道要報警,當時就想積德行善,把孩子先養(yǎng)著,不能讓孩子凍死餓死。另外,我們住得離361航空醫(yī)院近,孩子父母要是哪一天想明白了,回來找也容易一些。”
據(jù)悉,盡管剛從東北來京,謝秀華打零工,丈夫和大兒子蹬三輪,全家人一個月收入不過千元左右,但這個女嬰在謝秀華家中健康成長且越長越好看。鄰居們都夸“這小家伙老美了”,謝秀華干脆給女嬰起名“華老美”。
親生父母二度失蹤
2009年,華老美7歲多了,她親生父母仍沒找過來。由于已經(jīng)到了上學的年齡,沒有戶口的華老美只能在私立幼兒園里繼續(xù)上大班。有朋友提醒華樹軍,“到醫(yī)院找找孩子的親生父母,給孩子上個戶口”。
當初抱回華老美時,華老美的手腕上有一個腕帶,上面寫著:母親姓名劉長樹。根據(jù)這個腕帶,華樹軍在民航醫(yī)院獲悉,孩子的生母叫劉長樹,生父叫陳德開,河南光山縣人。
在派出所幫助下,華樹軍查到陳德開夫婦暫住在通州臺湖鎮(zhèn)田家府村。2009年4月16日,華樹軍夫婦帶著華老美趕到陳德開夫婦租住的房子,陳德開夫婦對此深感驚訝,但仍招待他們吃了頓飯。
兩天后,陳德開夫婦帶著新生的女兒回訪華樹軍家,華老美和小妹妹玩得十分開心。謝秀華當天告訴華老美,這就是她的親生父母,她很快就能上學了。
這次見面,華樹軍告訴陳德開夫婦,盡快給華老美上個戶口,孩子他們可以領(lǐng)回去,也可以繼續(xù)讓華樹軍夫婦來帶,每月補貼他們幾百元就行,“畢竟我們條件也差”。
華樹軍說,陳德開夫婦當時希望華樹軍夫婦繼續(xù)帶華老美,并表示“錢的事情好商量”。不料,陳德開夫婦回去后,華樹軍打電話給他們卻無人接聽,再打就停機了。
華樹軍到通州臺湖陳德開暫住地,發(fā)現(xiàn)陳德開夫婦已經(jīng)搬家。無奈中,華樹軍夫婦將陳德開夫婦告上法院,索賠華老美18年的撫養(yǎng)費。他們希望通過法院的力量找到陳德開夫婦。
開庭時陳德開夫婦出庭應(yīng)訴,法官要求他們與孩子做親子鑒定,對方答應(yīng)。過幾天后,法庭再打電話時,陳德開夫婦已再次離開暫住地,不知所終。
無出生證明難上學
華樹軍曾找到派出所想報案追究陳德開夫婦的遺棄責任,但接待的民警告訴他們“案子過了追訴時效”,讓他們通過法院解決。對方解釋稱,我國刑法規(guī)定,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而遺棄罪的刑罰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現(xiàn)在就想她的親生父母能現(xiàn)身,回老家拿著孩子的出生證明,把孩子的戶口報上,好讓孩子早點兒上學,你說都快10歲了,老不上學也不是個事兒啊。撫養(yǎng)費什么的,我現(xiàn)在都不要她親爸親媽的,我就當自己的孩子養(yǎng)了。”近日,記者見到華樹軍時,他一臉愁容。
謝秀華說,她現(xiàn)在最害怕孫子上學時被華老美看到,每次華老美一提要上學,她心里就疼一下。“辦不下戶口,孩子上學的事一年拖一年,咋辦呢?”
記者離開時,謝秀華對華老美說:“去找你媽媽好不好?”“好。”華老美偎在謝秀華懷里,但當謝秀華把華老美往外推時,華老美突然把嘴一咧,極不情愿地發(fā)出了哭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