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童在鄰居家吃避孕藥后出現性早熟
新浪網訊 兒童性早熟,嚴重影響孩子健康。近日,湖南省轉發衛生部的《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簡稱《指南》),《指南》將性早熟定義為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征。昨日,湖南省兒童醫院兒保所所長鐘燕教授說,兒童性早熟發生率正逐年增多,但真正因疾病導致性早熟的不足一成,90%的孩子發生性早熟是受外部因素影響。
鐘燕教授說,在她接診的過程中,有一對姐妹都是性早熟。姐妹倆的媽媽發現家里5歲的姐姐和3歲的妹妹乳房開始增大,乳暈變成紫紅色,妹妹居然還來了“月經”,經過仔細檢查,診斷為兒童性早熟,經檢查和詳細詢問病史,證實姐妹倆曾在鄰居家吃了避孕藥。
根據《指南》,性早熟病因診斷除了一些外部特征外,還需做影像學的檢查。“過度的燈光刺激應引起重視。”鐘燕教授說。尤其是孩子夜間睡覺時,最好不要開燈,且盡可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光照過度是誘發兒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光線會影響大腦中的內分泌器官松果體的正常工作。
另外,還要避免長時間電腦顯示屏的光照刺激,避免由此引發性早熟。假性性早熟還與接觸外源性的性激素有關,如長期給孩子進食補品和保健品,誤服避孕藥、視覺刺激等。
性早熟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家長應當注意以下幾點:少給孩子吃雞肉、牛肉、羊肉、蠶蛹等,也不要濫用未經嚴格檢測的兒童食品。吃雞、鴨、鵝的頸部,可成為“促早熟”的高危行為;勿給孩子濫服營養滋補品,少吃可入藥的大補類食品;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幾乎都是在“促熟劑”的幫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要避免給幼兒食用。油炸類食品,特別是炸雞、炸薯條和炸薯片,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余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兒童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