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支氣管炎發作 家門口5醫院拒絕上門掛水
70多歲的王醫生上門給82歲的林教授掛水
“能幫我引薦上門輸液的護士嗎?我爸爸上下樓困難,最近因支氣管炎發作要輸液,已經輸了兩天,今明兩天還有兩次,我家住在南京市第一醫院旁,我們愿意出勞務費。跪謝啊!”昨天,心急如焚的南京市民林老師向好友群發短信求救。
原來,82歲的高級教師林教授端午節期間支氣管炎發作,在醫院掛了兩天抗生素。還有兩瓶水經醫生同意,帶回家中。可是老人女兒在家門口附近跑了大大小小5家醫院,都表示不能上門輸液。無奈之下,家人采取“自助醫療”,請熟人尋找醫護人員。最后終于找到年逾七旬的老醫生,才為老人解了“燃眉之急”。
焦急
跑遍附近5家醫院,都不愿上門輸液
林教授女兒林老師告訴記者,她父親患有糖尿病,中風后行走不便,常年不下樓。因為家住老小區三樓,沒有電梯,每次看病,需要全家動員,才能把老人抬到樓下,再開車送到醫院。這次老人生病發燒,女兒、女婿、兒子都請了假,將父親送到醫院,掛了兩天水。因為兒女要外出,老人就把剩下的兩瓶水帶回家,醫生說可以請社區醫生上門服務。
老人住在南京城區中華路一個小區,周邊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醫院。昨天上午,老人的女兒林老師一口氣跑了附近的5家醫院,從三甲醫院到社區醫院、康復醫院,都表示不提供上門輸液服務。“我一個人無法把父親搬下樓,心里很著急,怕不能按時掛水,影響療效。”
林老師告訴記者,她先到了秦淮醫院,看到醫院門口有個告示,說醫院增設老年服務門診,可以上門注射輸液服務。再去問門診護士,護士說已經接到通知,不提供上門輸液服務。接著她又到了南京市第一醫院,在門診大廳,咨詢處的工作人員讓她去找社區醫院。林老師解釋說,老人已經掛了兩天水,沒有輸液反應,應該是安全的,請她幫個忙介紹一個護士上門服務,哪怕多付錢也行。結果工作人員說,社區醫院沒有辦法,他們也就沒有辦法了。
林老師無奈騎上車,跑到第三家醫院,門西醫院。這是一家社區醫院,管轄他們這個居民區,離家也僅5分鐘。林老師說,她直接到注射室問護士,能不能上門輸抗生素。護士果斷地說,我們只能上門輸脈絡寧,抗生素肯定不行,要掛水只能到醫院來。私下給錢請人上門也不行。
之后林老師又來到秦淮中醫院,護士說,因為上門輸液會有糾紛,所以不提供上門服務。林老師表示,出現意外患者自己承擔。護士果斷地說:那也不行。
林老師說,她最后來到附近的一家康復醫院,同樣吃了閉門羹。
無奈
發短信求助,七旬老醫生上門幫忙
忙了一個早上,跑了一身汗,也吃了一路的閉門羹。中午12點,林老師無奈之下只能向朋友發“跪謝”短信求助。一位朋友提供了一個年輕護士的電話,那位護士說太忙,中午沒有時間出來;另一位朋友說,問了幾家醫院,新出來的規定,不能上門輸液。就在林老師感到絕望的時候,一位朋友回復短信說,“如果真找不到人,我母親是醫生,看能不能應急幫忙。”
這位朋友的母親姓王,雖然年過七十,但身體健朗,眼睛不花,手不抖,是個熱心腸。接到求助電話,就四處尋找輸液器材,中午趕到病人家中。王醫生仔細看醫院開的輸液處方,又在患者手背上尋找容易扎針的血管,終于一針見血,全家人松了口氣。為了保證安全,王醫生一直守到病人兩瓶水掛完才離開。
“萬一出意外,我可是非法行醫。”王醫生事后說,因為病人已經掛了兩天水,輸液反應可能比較小,才敢幫忙,但是心里還是擔心發生意外。
林老師對記者說:“我們家遇到的情況并非個案。對于家里有慢性病的老人,子女多么希望社會提供的醫療服務再完善一些,向維修家電一樣,打個電話,家庭醫生就能上門解決問題啊。”
上門掛水陷兩難尷尬
曾經
南京嘗試過上門掛水
2008年,南京白下區月牙湖社區醫院曾經開展過上門輸液、打針服務,不過輸液前必須簽《家庭輸液同意書》,告知家屬和病人可能產生的后果。該醫院的徐醫生總結了幾條經驗:首先詢問藥的來歷,必須是正規醫院開的,如果是自己從藥店購買的不掛。藥物方面,必須是不需要做皮試的,頭孢、青霉素等易過敏的不掛。掛水總量不超過500毫升,藥水現配現用。觀察15分鐘,因為大多數輸液反應都在10分鐘內發生。還必須有一個成年人陪護,遇問題隨時撥打社區醫生電話。
如今
上門掛水已被叫停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確定了今年醫改的17項任務,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模式,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和巡回醫療。
而記者昨日咨詢了南京的多家基層醫院,均表示無法提供上門輸液醫療服務,這一規定,是依據去年江蘇省衛生廳發出《關于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上門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界定了上門服務的內容,包括開設家庭病床、上門訪視長期臥床病人、指導慢性病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等7項,不得使用易致敏藥物,不得提供注射、輸液等醫療衛生服務。
其實
有這種需求的人很多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份天涯論壇上就有網友發帖,質疑南京不讓醫生上門掛水的措施。這名網友稱,“從去年開始,南京市規定不讓醫生上門出診了。這個規定對于許多行動不便的病人來說無異于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我們因為家中有年邁的癱瘓在床的老人,以前感冒發燒,喊個社區護士就可以來輸液,現在可好,一動就得喊救護車弄了上醫院去掛水。這也太夸張了吧?”
此帖發出后,立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不少網友表示家里有需要上門掛水的病人。記者了解到,在網上經常會出現尋求醫護人員上門服務的求助帖,在一些論壇,一些自稱具有護士資格的網友還會留下自己的QQ和電話號碼,上門對有需求的人進行收費服務。但是業內人士指出,這其中的風險很大。
各方說法
醫院:不上門掛水,一怕出事故,二是人手不夠
一位曾經在南京社區工作過的醫生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掛水的對象必須有人陪護;藥品必須是正規醫院開的處方,自己購買的不給掛,易產生過敏反應的不掛;掛完水后還要觀察20分鐘。這名醫生坦言,他們也很少上門輸液,一方面是人手不夠,另一方面也怕出事故。“每次我們也是提心吊膽,這些老年人萬一出了事,全部是我們醫生的責任。”
南京一家綜合醫院的醫務處處長告訴記者,他們一直都不上門進行輸液服務,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就是出于醫療安全考慮,輸液造成的不良反應在各家醫院都很常見,有些藥物過敏反應可能是致命的。一旦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醫院可以及時進行處理。第二就是醫院本來人力資源配給不足,在醫院輸液室,一個護士對應著多名病人,而現在上門服務需要1到2名護士,醫院協調不過來。另外,同樣還要考慮出診人員自身的安全,護士一個女孩子到陌生的環境中,萬一出現危險怎么辦?
南京白下區建中中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取消上門掛水服務,一些社區的老病人有不少怨言,但這是硬規定,他們也沒有辦法。很多有醫保市民,在疾病發作期,會選擇住院治療。白下康復醫院一位院長也告訴記者,對于取消上門掛水,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建議老病人住院,對病情的觀察也有幫助。
省衛生廳:鼓勵開設家庭病床
江蘇省衛生廳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全省各地社區醫生上門服務過程中,每年都有輸液意外事件發生。特別是抗生素,即使做過敏試驗,因為藥品的批次不同,也會出現過敏反應。而家庭急救條件有限,出現意外事件沒有能力及時搶救。省衛生廳有關人士解釋,衛生部也有規定,輸液盡量不在家中進行。“在方便病人和醫療安全的情況下,我們更須重視醫療安全。”但是,嚴格規范上門輸液安全,并非完全禁止上門服務。對于特需人群,建議建立家庭病床,費用低廉。
衛生廳有關負責人特別提醒,私自上門提供醫療服務是非法行醫,一旦出現醫療糾紛,要付法律責任。但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社區醫療不能滿足這些特需老人的要求,民間輸液服務便會應運而生,這種自助式輸液由于監管的空白,會存在更多的風險。
何為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與普通的上門輸液不同,它要求醫生和護士必須同時上門,有專業護理,配有必要的急救設備,在掛水結束之前不允許護士提前離開,要確保輸液的全過程在醫護人員的監督之下;并建議登記回訪制度,使得上門醫療服務更加規范,以保證患者的醫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