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陽光城”傳遞“民族圣火”(圖)
據金黔在線消息 “烏蒙歡歌”跳起來,“阿西里西”唱起來,彝族、回族、苗族等民族同胞盡情歌舞……8月26日上午9點56分,在“百鳥之都,陽光之城”、全國“喀斯特地區扶貧開發綜合治理試點縣”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城草海養生基地奇石園民族演繹廣場,隨著一個小時的民族歌舞表演結束,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傳遞儀式舉行。畢節地委和威寧自治縣領導作熱情洋溢的講話和歡迎辭,畢節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張吉勇點燃火炬,并授火炬給第一棒火炬手常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諶貽琴宣布火炬傳遞開始。
從草海養生基地奇石園開始,沿著新修的威雙大道、建廣路,直到威寧會展中心。4公里多長的傳遞線路上,30名火炬手在省火炬團的簇擁下,代表著畢節地區35個民族,一棒接一棒,點燃并傳遞著民族團結的圣火。道路兩側,身著彝、回、苗等民族盛裝的群眾一路鼓掌,孩子們揮舞著五星紅旗和鮮花歡呼,口中喊出“民族團結,共同發展”、“共享中華文明,展示民族風采”、“共享改革成果,創建和諧家園”的時代心聲。
火炬傳遞文明有序地進行,同樣的白色運動服,看不出差別。而30名火炬手來自9個民族,他們都是畢節試驗區各條戰線的佼佼者,每個人都表達著一種動人風景。常勇,這位20出頭的體育健兒,在2010年的亞運會上,摘取了拳擊52公斤級的銀牌,剛剛結束不久的亞錦賽上,又摘取的同級別比賽的金牌,他是運動場上的驕子,當之無愧地舉起第一棒。阿里木,第二棒火炬手,這位靠烤羊肉串資助100多名貧困學生,成為“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因兩年前把戶口從新疆遷到畢節,使畢節地區這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從34個增加到35個的維族青年,短短百米火炬接力下來,他直喊“不過癮”。馬偉亮,這位29棒火炬手,來自云南的白族,依靠良好的投資環境,僅用一年時間,在在畢節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為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抒寫了精彩一筆。阿魯阿卓,這位情系家鄉的威寧籍彝族姑娘,曾摘取2010年青歌賽金獎和2009年中國音樂金鐘獎,她被安排成最后一棒火炬手,接受點燃火盆的任務。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言:“民族運動會火炬傳遞著團結、激情和夢想,是民族友誼、民族團結的心聲,是畢節試驗區各族人民在新一輪改革發展中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號角。我能代表貴州、代表畢節試驗區、代表彝族同胞傳遞火炬,感到非常驕傲自豪。”
“漢彝回苗一家親,發展扭成一股繩。”威寧自治縣作為省委書記栗戰書的聯系點,在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中,各級干部和各族群眾在中央和貴州省、畢節地區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和幫助下,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等方面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畢節地區的火炬傳遞選擇威寧,更為威寧的“民族團結,和諧發展”鼓上了一把勁。
中午12點許,采火儀式結束,廣場上的上萬群眾仍然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久久不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