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旬陽百余畝耕地被強征的背后(圖)
保護耕地是關系到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戰略問題。然而記者近日接到群眾的反映,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百畝耕地在百姓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強占,那么是誰居然能強行占有,他們將強占的土地又用來干什么?
村民反映;百畝耕地突遭推毀
在旬陽縣城北部的草坪村四組,兩年前,村民還在河灘沿岸種植糧食和蔬菜,然而2010年1月5日,大型裝載機,推土機突然將一百五十多畝地強行推毀填平,“之前一點消息也沒有,發生得太突然了”,村民李小(化名)說。
所毀耕地并非四組,其范圍涉及三個組一百多戶,當村民上前阻止時被告知這塊土地已經被征用。
在場指揮施工的人員告訴他們說,他們是旬陽縣物資有限公司的,持有旬陽縣國土局的批復文件,并和村組商量同意后才征用的(后經查詢得知,旬陽縣國土局在2008年12月3日下發的《2008》121號關于“旬陽縣現代商業物流商業園區“建設用地的預審批復文件,選址用地屬建設預留地,位于草坪社區五組,擬占用河灘地和未利用土地(荒山)各15畝)。
記者現場調查:村民對征地反映強烈 疑問重重
2011年8月13日,記者來到旬陽縣調查,站在102省道原草坪收費站,一眼望去,沿河邊的田地已長滿了雜草,中間已蓋起了兩棟樓,村民梁景山告訴記者:這里說是村上賣給縣物資公司做物流園區,但現在已經建起的是消防隊的樓,記者看到,這里四周隨處可見施工留下的材料,有兩臺鏟車,一輛拉土車靜靜的停在路旁。
梁景山的妻子魯靜芳回憶了當天的情景:“當我得知消息趕到時,縣物資公司的挖掘機已經動工了,當時村主任梁延紀,村支部書記王興根也在場,王興根說地賣給縣物資公司了,有啥以后再說,當時我非常氣憤,口口聲聲的說保障農民權益,就是這么保障的?”。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村民不知所措。
“村組有什么權利將我們的土地賣掉?”梁景山忿然說,“事后,按當時村組上給我丈量承包地面積是3.76畝,承諾的征地補償標準,每畝4.2萬元”,當時他不同意,但村干部出面協調說,“地已經推平,涉及50多戶,你不同意也不行”,萬般無奈之下,老梁簽了字,領了土地附著物補償款 (26萬元)。他提出看協議,村領導答復“沒有”。
老梁后來得知:在2009年12月14日簽的協議上,補償款是5.2萬元每畝。按照旬陽縣政府旬政辦發(2009)60號文件規定中:城關鎮草坪社區土地最低價為每平方米183元。
這么算下來,老梁覺得自己理應得到補償45.87萬元。
自此,梁景山走上了近兩年的維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