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旬陽百余畝耕地被強征的背后(圖)
他多次到旬陽縣國土局要求重新核定補償,均無答復。出于無奈,2010年8月他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以“此事為政府主管部門(國土局)工作范圍為由”裁定駁回起訴。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1年3月初,自己僅剩0.29畝又遭挖掘機施工,他和愛人前去阻止,被20多名干警強行拖開。據老梁回憶:旬陽縣國土局干部蠻橫對他說:“土地是集體所有,你個人無權阻止,可以讓你經營,也可以收回”。
現在,他的全部承包地已經全部被征用,“那一刻,我覺得天塌了,徹底絕望了”,老梁的眼神空洞,茫然地對記者說。
村民朱會娥說:我今年都79歲了,家里有七口人,我家里五畝地全部被征了(不讓種糧,至今不知征地的用途),挖掘機動工時我與兒媳婦去阻攔,對方準備用裝載機準備將我們埋了,嚇得我趕緊把兒媳婦拽回來。
“這都是什么做法啊!”她氣憤地說。
另一村民梁汝軍補充說:征地時來了二三十名警察,村上又利用哄騙手段讓百姓簽字,從不開會,一戶一戶的哄騙。至今不知道征地干什么,我們以后用什么來生活?
就村民反映的情況,記者致電村書記王興根。王稱:征地是政府同意的,并否認耕地(當地稱口糧地)的說法,肯定的說就是“沙灘地”。當記者準備問及其他相關問題時,王稱正在開會,便匆匆掛斷電話。
記者隨后聯系到國土局局長趙啟強,趙局長說“建物流園中心是政府安排的,是按規定征的,不存在強征情況,耕地變更為建設用地是報省上批準的,范圍包括草坪四組、五組”。關于反映的材料他“不曾見到”。
8月18日,記者再次來到旬陽縣,在旬陽縣國土局局長辦公室,再次見到了局長趙啟強,他說,旬陽縣物資局建物流園區所征地是通過掛牌的,村民手中的土地承包合同為建設儲備用地,拿的是八幾年的合同本。“當時鐵路上征地有變化的,鐵路以外全部是河灘地,合同本沒有及時更換”,趙局長補充說。
當記者提出能否看一下旬陽縣物流公司征地的申請、國土局的批復文件時,趙局長說,這塊土地是國有土地,我們沒有統征,由縣物資公司進行補償就可以。
當記者質疑村組上是否有權截留一萬元資金時,趙局長說;集體土地補償費為三種;安置補償費,青苗附著補償費,集體土地補償費,村民應得的是安置補償費,青苗附著補償費。
記者提出集體土地的補償費是否有標準,趙局長說,有的是百分之二十,有的百分之三十,沒有具體的規定。
對于政府下發的城關鎮草坪社區土地最低價為每平方米183元的說法。趙局長解釋說;這是政府定下發的基準地價,不是給老百姓的價。
隨后,趙局長帶記者來到綜合辦,工作人員帶記者來到三樓查到了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的圖紙。工作人員說沙灘地的代碼是116,但這在這塊圖紙上記者看到位于草坪社區西康鐵路以外,靠近河邊的116代碼,所占比例僅為極少部分。
當記者再問及其他問題時,該工作人員稱自己不是“很專業”,記者問能否聯系專業人員,工作人員回答說:“不在,下鄉了”。
記者隨后又來到趙局長辦公室,此時局長辦公室已大門緊閉,人早已不知去向。記者返回綜合辦,提出再看下建物流示范園區的文件,工作人員稱:主管負責人不在下鄉去了。
在城關鎮草坪征地原始調查公示表中記者看到,登記所征人數達百余人,記者隨后在其提供的協議書的復印件上看到,甲方:旬陽縣物資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郭先琦,乙方:旬陽縣城關鎮草坪社區四組,法定代表人為梁延記。協議時間:2009年12月14日。其目的是沙灘,滑坡治理,第三條清楚的寫到河灘補償標準5.2萬每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