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雨中摔倒 五個女孩扶起后未留名離開
行動是實現道德的根本
女孩常常出人意料地解決難題,這不,近年來世人廣泛討論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該怎么扶”,此等引起知識分子、官員和媒體爭論來爭論去的問題,被五位女孩簡簡單單破解了:不但要扶,還要扶到底。
這五位姑娘可能沒有研究過衛生部今年才頒布的“如何救護老人”,可能還不清楚彭宇案和許云鶴案,也沒有請人在一旁攝影取證。她們簡直“膽大妄為”,直接伸手就把盧潮森老人救了。她們哪來的勇氣?難道不怕很多人傳言的“好心救人可能被反咬一口”嗎?難道不怕老人突然出意外?
她們只有行動。
對于道德,我們特別需要行動。
“老人跌倒,要不要扶”,這還是一個問題嗎?!孟子早就清楚說明,“幼童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人是善的,有著惻隱之心,人與人之間以及社會離不開基本的道德!渡袝けP庚》中就大呼“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都沒有把“老人跌倒,要不要扶”作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只有今天,當我們可以邀游太空,可以強于不少西方國家,可以享受豐裕生活的時候,它突然成為了說不清的問題。
值得我們思考的并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它怎么成為了問題。從彭宇案到許云鶴案,一樁樁案例讓人不寒而栗。如果扶起摔倒老人要面臨如此巨大的風險,那么舉手之勞的善舉則成了義無反顧的冒險。誰來保護我們的善?誰來鼓勵我們與道德同行?
在這些問題的背后卻隱藏著一個真正的問題:我們社會的道德怎么了?今天,我們的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文明得到極大提升,但傳統的道德文明卻在商品經濟社會的沖擊下,顯得搖搖欲墜。我們擁有的數千年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知從何時起,竟淪落到這樣一個令人唏噓的地步。
道德發乎于善,維系社會。社會的整體發展不能沒有道德的基石,文明不能缺失道德這一塊。社會需要不斷建立應有的道德。
道德還是命令,是行動,毫不遲疑的行動。只有行動是實現道德的根本。這便是這五位女孩訴說的真理。如何夯實我們的傳統道德文明,如何把商品經濟社會對傳統道德文明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我們需要的是行動,需要的是像這五位女孩那樣敢于去做,而不是顧左右而言他。
盧潮森老人是幸運的,但我們更希望所有的老人都像他那樣幸運,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行動者。為了道德,讓我們行動起來。
新聞鏈接
■2006年11月20日 南京小伙彭宇自稱當天在公交站扶起一位跌倒的老太,反被老太指認他撞人,結果彭宇被判向老人支付4萬余元。
■2011年8月4日 河南鄭州,28歲青年賈建英自稱當天好心攙扶一名摔倒的老太,被訛詐10萬元,希望目擊證人站出來還他清白。
■2011年8月22日 天津車主許云鶴因攙扶違章爬馬路護欄摔倒的王老太,被一審判賠10萬多元。
■2011年9月6日 衛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