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授抗議病死豬入市 領導為維穩陪其絕食
■ 對話
“出了食品安全問題 政府要向人民道歉”
被病死豬鏡頭震撼
新京報:今天你是和誰一起到的現場?
史璞:我一個人去的現場,沒有發動任何人。出于維穩考慮,我們學校的副書記,副校長,MBA學院的第一書記,宣傳部領導,工會領導等十幾個人陪我在那里站著。鄭州下著小雨,我沒打傘,沒吃飯,他們也沒打傘,沒吃飯。實在不忍心,那我撤吧。
新京報:有沒有朋友勸說你不要做這件事?
史璞:有啊,很多人都勸我不要管這個事兒。可我是老師,我自己都不敢去做,怎么教學生去做?我還要教書育人,還有社會責任的。食品安全不是小事兒。
新京報:你是怎么介入這個事的?
史璞:河南電視臺拍完這個片子之后,3月9號讓我去做點評。我看了這個片子,發自內心一種震撼。我給廣播電視報紙點評的東西多了,心里是有承受能力的。這個片子看完,超出了承受能力的。
新京報:片子怎么震撼到你?超越你的承受能力?
史璞:電視臺拍到的鏡頭讓你不敢想象。鏡頭里,病死的豬尸體布滿現場,病死豬肉裁出來一塊一塊堆在地上,發自內心的惡心。沒法想象這樣的東西能流到餐桌上。
新京報:你當時是怎么點評的?
史璞:我們既要維護公眾的權益,又不想影響河南的形象;既要把不法的事情揭露出來,又不想影響當地的經濟,說話的力度和角度就非常糾結。我點評的還算比較理性的。不法養豬戶,不法中間商,政府防疫員,地方黨政,食品監管部門都說了。后來,電視臺可能出自他們的考慮,沒有播出我的評論。我就在微博上發了帖子。
刺激監管部門當回事
新京報:有人說你這是在作秀。
史璞:一開始我也沒想這樣。我在微博上@平安中原,@鄭州發布,他們依法查處就行了嘛。結果,他們一點反應都沒有,我就提高嗓門,把話說得越來越難聽。
新京報:你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史璞:我是想刺激他們,你們要當回事兒。因為現在不缺監督,而是缺刺激,都麻木了。這樣的事兒太多了。可是,政府官員不能說,一般百姓說了沒什么用。在我的想象中,“教授315絕食,抗議食品安全”,應能引起關注。
新京報:在你看來,病死豬問題該怎么解決?
史璞:在通許縣當地,養豬是重要支柱產業。農民養了病死豬,要自己承擔責任。而在國外一些國家,政府是把病死豬收購過來銷毀的。農民賣病豬,二十、三十塊錢他能收多少是多少。如果我們國家財政補貼政策解決不到位的話,這個問題還是很難解決。另外,如果遇到事兒,不去追責監管,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新京報:你是想以自己的方式影響監管部門?
史璞:管理本身是要互動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去影響官員,他是要調整方法的。比如,我這種逐步施壓,政府感覺到壓力,就要修正自己的行為。世界上哪兒都有野草,問題是我雇的花匠,你給我剪野草了嗎?
新京報:做這件事達到預期目的了嗎?
史璞:不知道。朋友說,你一個人有什么用?我說,我需要的就是一個人,人多就亂了。我往那一坐,就沒人看你,我就覺得自己實際上非常渺小,就像毛主席像下的一棵小草,至少我綠化了我腳下的一塊土地。
食品安全問題不只是通許縣的問題、河南省的問題。食品的問題表面是通許發生的,但暴露的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太多了。——史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