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生穿漢服上學 學校派老師送她回家更衣
學校要求她下午別去上學
女生夜晚獨自上街游蕩
從昨天中午開始,記者再也聯系不上胡琛——電話無人接聽,短信也不回。
直到昨晚8點左右,《永康日報》的同行才通過短信聯系上她。
胡琛說,學校老師將她送回家后,叫她下午不用回學校,在家呆著,第二天再去上學。
但她有些害怕,不敢一個人獨自呆在家里,于是坐車從家里來到市區,一直漫無目的地游蕩。
胡琛說,自己已經想好,打算去親戚家住一晚。之后,她就再也沒回過短信。
晚上8點半左右,記者發現她的電話已關機。
永康市教育局
如果其他學生穿秦始皇的衣服上學
也很奇怪吧
對于胡琛穿漢服,永康市教育局教育科一名姓黃的科長表示,目前還沒有人來匯報這件事,他不知道事件是否真實。
黃科長說,學生守則規定學生要穿著整齊,但是沒規定不能穿漢服或者其它衣服,“沒有哪條是規定不能穿漢服,主要整潔干凈。”
不過他說,也許是學校自己有規定,去約束學生著裝,“也有可能是學校一下子也接受不了學生這樣打扮,這需要進一步溝通。”
而永康教育局另外一名工作人員則表示,雖然漢服不屬于奇裝異服,但是要是其他學生穿秦始皇的衣服去上課,也很奇怪吧。
浙江省教育廳
漢服算不算奇裝異服有待商榷
“學生穿漢服前往學校上課的情況,此前沒有聽說過,有不少學校規定學生不得穿奇裝異服,但是漢服算不算奇裝異服有待商榷。”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方天祿說。
他告訴記者,漢服作為中國古代的傳統服裝,比較多的是一些特定節日和活動中,學生在日常上課中穿著并無先例。
“如果學校覺得這樣穿著不妥,可以與其溝通后,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讓學生換普通服飾。”
學校應正確引導
而不是強制換裝
原金華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現任北京雅博育人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的施承孫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
“要是遇到這樣的事,千萬別用自己主觀意識去看待別人的任何行為、穿著和語言。”施承孫說,每個人的個人價值觀不一樣,一定要學會包容。
他覺得,首先應該去和胡琛溝通,了解她穿漢服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故事,如果她是想宣揚傳統文化,也是件好事。
“學校如果怕引起學生間騷動或者影響上課,可以在和她溝通以后,正確引導她,告訴她在什么場合或者合適時間再穿漢服,而不是強制換下來。”
施承孫認為,也許學校要求有規矩,不允許標新立異,但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勇氣應該支持。
穿漢服上學怎么了
看完這條新聞,心里很不是滋味。
穿漢服出現在公共場合,在許多地方已經不是新鮮事兒,雖然麗州中學和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聞所未聞”,但這絕不是扼殺的理由。
我們應該懷疑一個置學生安危于不顧、將其“強制隔離”、任其深夜獨自游蕩的學校;我們更應該相信,胡琛熱愛漢服、熱愛傳統文化是發自內心的。
我有一個朋友,同樣熱愛漢服,因為這樣,她大學時選擇了工業設計專業,畢業后,她將鐘愛的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設計中,至少,我覺得很美。
她的家鄉在安徽阜陽,一個并不比金華“高級”的城市。
教育本該是包容的,說了這么多年“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怎么會被一件小小的漢服、一個文弱的女生嚇壞了?
在這件事上,人心比漢服更奇怪。